第(2/3)頁 年前家里的那些豆子就是用粗砂粒炒出來的,吃著酥脆可口,沒有世面上的那些炒豆子那么堅硬硌牙。 至于炒制的工作,則是被何娟和老劉氏攬下了。 這些活計怎能讓姝兒去動手,她們幫著就做了。 看著不停忙活的幾人,于氏和方氏也是沒有阻止,任由他們去鬧騰。 孩子們有著自己的想法也是一件好事。 能靠著自己的本事賺來一些銀子他們也是很高興的。 早間照舊學習知識。 不管是什么時候,那些功課是不能落下的。 等午后于連偉幾人便拉著馬車去往戲臺那邊找空位置擺好板車打開裝有各種炒貨的竹罐蓋子,便在車旁吆喝了起來。 村人雖大多窮苦,但耐不住這里人多啊,好些還都是從城里趕過來的。 于連偉做生意也是活絡,張嘴老爺夫人,大叔大嬸就叫個不停,還抓上幾顆豆子塞進他們手里讓他們品嘗。 孩子們個個衣著光鮮整齊,手臉干凈。 哪怕是在這鄉下,也都是容貌出眾,看著就很討喜。 再加上人家這豆子確實好吃,于是你一罐我一罐的買了起來。 左右一罐只就五文錢,邊看著大戲邊嚼著豆子也是一種享受。 至于松子和板栗要貴些,一罐子十文,但買的人也不少。 架不住人家的這些東西好吃啊。 還有那糖果,一文錢兩個。 左右是年節,好些農人也都是會掏出一兩文給家里孩子買上幾個甜甜嘴兒。 方杏幾個看見表哥表弟都會賺銀子了,都是圍在這里手舞足蹈的,也是幫著于連偉裝豆子,只讓于連偉站在一旁收銀錢,倒是讓于連偉空出手來更加賣力的吆喝了起來。 馬翠兒扛著糖葫蘆竄了一圈就看見了于連偉幾人,便也是咧嘴笑著走了過來將那木靶子靠在了板車旁。 于連偉見她過來,給一個顧客兜里倒了滿滿一罐子豆子收了銅板,又是往馬翠兒手里塞了一把松子和兩個糖果。 “就在這邊賣,扛來扛去你也不嫌累。 若是渴了就去我姑母那邊,她那里有茶水。”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