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眾所周知,在足球場上,位置越靠前,距離球門越近,防守就越密集,對進攻球員的要求也就越高,包括技術、身體和意識等等。 這很容易理解。 位置越靠前,受到的防守壓力就越大,身體對抗就越多。 但球場上的空間就固定在那里,就看球員怎么去利用了。 打身后,這就需要速度;扎根禁區里,這不僅需要強橫的身體,更需要出色的技術。 如果觀看比賽足夠多的球迷,稍加留意就會發現,其實背身回撤被用得更多。 不僅僅是中鋒,整個中前場的所有人都需要這項技能。 位置越靠前,背身回撤的難度就越高,但戰術價值也就越大。 就好像巴薩的哈維,他從小在青年隊里所接受的培訓,就是傳統的四號位,也就是瓜迪奧拉的后腰位置,上賽季在范加爾的戰術體系里,他也是后腰。 為什么呢? 因為哈維的背身拿球的能力并不強。 類似這種情況的,還有哈維·阿隆索。 很少有人知道,在楊浩前世,接下來這兩三年里,哈維曾經嘗試過踢前腰和核心中場的位置,但效果都很差,原因就在這里。 背對著進攻方向拿球,和正面進攻方向拿球,那是完全不同的戰術環境,所需要的技術特點也很不一樣。 哈維、哈維·阿隆索、布斯克茨、皮爾洛等人,他們都缺乏這種背對進攻方向拿球的能力,這也是為什么皮爾洛在前腰位置上踢得并不好,回撤到后腰位置,反而被激活的原因。 這沒有孰優孰劣的說法,而是合不合適的選擇。 但從這些也能看出,一名具備在密集防守區域里,背身拿球并轉身策劃進攻的球員,擁有巨大的戰術價值。 最典型的就是中鋒德羅巴和本澤馬。 在如今的這支馬競球隊里,德科是所有中場球員里面,唯一具備這份能力的球員。 如果德科能夠出場,楊浩就踢4231,如果德科缺陣,那楊浩就踢433的三后腰。 但這時候又會面臨另外一個問題,如何撕開防守?球路如何推進? 不可能總是一味打長傳吧? 阿德里亞諾才18歲,楊浩也不可能把他往死里用吧? 前世有很多球迷都在強調三角傳遞,這其實不夠深入。 球場上隨便三名球員都能組成一個三角,所以三角傳遞有什么戰術意義呢? 在對陣皇家奧維多的這場比賽里,楊浩注意到了一些特別能回答這個問題的畫面。 于是,他就把這段視頻截取出來,放到了比賽次日的復盤會上,跟所有的球員講解。 當時格拉維森在本方半場拿球,正面對著進攻方向,原本盯防德科的那名防守球員立即朝著格拉維森逼過來了。 楊浩在這里按了暫停。 “我希望你們可以好好地想一想,假如你們是此時此刻的格拉維森,你們的第一反應是什么?”楊浩引導著球員去進行思考。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