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話落。 一個身著紅色官袍的中年男子出列。 御史中丞涂節走到朱元璋跟前,跪地磕頭。 朱元璋目光凜冽看著涂節,面色不善問道: “涂節,你有何事要奏?” 涂節抬頭仰望朱元璋,慷慨陳詞: “臣涂節,身為御史,有諫言之責。” “陛下,太子剛才宣讀之詔書,實在有違國體,請陛下收回此詔。” 此言一出,滿朝文武精神一振。 終于有人站出來說話了。 朱元璋臉色陰沉,冷冷道: “涂節,朕的詔書怎么就有違國體?你給朕說清楚。” “不要以為你身為諫官,朕就不敢殺你,你要是不給朕講清楚,朕讓你嘗嘗廷杖的滋味。” 朱元璋氣急,卻也只能說些狠話。 不殺諫官,自唐以來,成為歷朝歷代一項不成文規定。 這項規定還得從唐朝貞觀年間的魏征說起。 歷史上最出名的諫官,當屬唐朝魏征。 他提出‘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主張‘薄賦斂’‘輕租稅’‘寬仁治天下’等對唐太宗施政產生積極影響。 并輔佐李世民開創了‘貞觀之治’。 貞觀年間,魏征擔任諫議大夫。 魏征敢于直諫,即使在太宗生氣,沒有人敢忤逆的時候,魏征也敢于當面爭辯,太宗做的不對的地方。 從不會因為外界因素而退讓。 有時在朝堂上據理力爭,讓太宗下不了臺。 即使這樣,唐太宗也沒有殺了魏征。 唐代這對君明臣直,就此成為后世的典范。 至此之后,不殺諫官的傳統,一直保留了下來。 這也是涂節在老朱極度氣憤時,依然敢于提出廢除詔書的底氣。 只是朱元璋何許人也? 一代梟雄,千古一帝! 縱觀中國歷史出身最低微的皇帝,從乞丐做起,硬生生的打走了縱橫天下的蒙古鐵騎,開創了近三百年的大明風華。 沒有超強謀略和手段,如何能夠做到。 涂節這樣的小把戲,豈能動搖他的決心。 朱元璋目光如刀,渾身帶著一股肅殺之氣。 奉天殿頓時一陣冷意侵襲。 涂節也被朱元璋的氣勢嚇到了。 身子伏在地上,不敢抬頭。 “臣以為‘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不合祖制。”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