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文尋鵬借著緩沖, 沉吟已有所得,目光一閃。 “主公,這事其實破局不難。” “在舉行春闈前,就算考題泄露,也可改題,其罪殺幾個官足了,但要傷主公,還是太輕太薄。” “因此有陰謀的話,發(fā)動必在春闈進行時,這樣才是有的放矢,拿了證據,一舉畢命!” “而僅僅是自保的話,只要我們先舉報,就可破了皇帝之計。” “說的好,看來你有別的意見?”蘇子籍眼波一閃,把腳步站定了。 “是!”文尋鵬深知這其實是投名狀,因此抖擻了精神。 “斗爭如果僅僅是為了自保,不但太過被動,更激怒了敵人,下次會更狠,唯有爭取到了盟友,打擊了敵人,方是上策——對皇帝也不例外。” “首先,泄露考題,可能不僅僅是一二個舉人,就算一二人,我們也要把它泄露的更多,更多,其罪才大,才不可收拾。” “剛才您說那個算命的是大人,這容易,派人暗里泄露消息,使舉子們去求真經,一旦泄題幾十上百人,賄銀數萬十數萬兩,這事才能轟動朝野。” 蘇子籍本有定計,聽了這個也不由動容:“還有呢?” “還有,就是如何把壞事辦成好事,要知道題目泄露,就算扣鍋在主公身上,但這一屆春闈的主考官和各房考官也都難以逃脫罪責,這可不是小罪,最輕也是削職流放,考慮到要辦主公這個太孫,不可能輕輕放下,非得處死乃至抄家才行——他們甘心受死么?” “皇帝此舉,就是把這些考官,以及背后家族都逼到死路——只要我們提前未雨綢繆,大可趁機吸取。” “當然,他們也得實質性跟隨主公,交納投名狀才行。” “不然,死就死了,并不足惜。” 蘇子籍聽了,緩緩說:“不錯,我加一條。” “你可以暗里放出流言,不需要針對皇帝,但可以說,有太監(jiān)與考官勾結,泄露考題。” 文尋鵬心一凜,這就是要趁這次事件,逼迫皇帝殺太監(jiān),趁亂安插人? 想起了皇后娘娘,他不敢多說,躬身應著:“是!” “你既然全部明白,這些就交給你了——你知道什么時發(fā)動最好?” “皇帝最好的發(fā)動時間是入了考場,我們要反制,最好時間是將要入考場,然后親自舉報。” “這樣既能反客為主,澄清了自己嫌疑,又能卷席形成大案,趁機獲得一批大臣的投名狀。” “最好是讓首輔都卷入。” “首輔未必愿意卷入。”蘇子籍合上了折扇。 “這由不得他,如果我們以舞弊案向他首告,他就不得不處理,只因他的位置是首輔,可處理了,哪怕皇帝理解,可感情上會諒解么?”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