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那是方小侯爺最后一次見到她,不到一年,就在一次閑暇,聽到有下人議論,說那戶商人又回了京城,還新納個美嬌娘,只是她永遠病逝在了歸途,香消玉殞了。 這深藏在心底的隱痛,在步入官場,戴著一張面具以笑示人,就再不曾浮起過,此時給琴聲勾起,回過神時,已淚流滿面。 方小侯爺擦了擦眼淚,勉強笑著對林玉清說:“林公子之琴,可謂出神入化矣!” 又問蘇子籍:“不知蘇會元可有詩配之?” 他此次到來,是因知道了林玉清的底細,更知道林玉清與蘇子籍暗中斗法,心中驚怒之余,也有著對林玉清這位多年朋友的擔心。 可事已至此,已不好再周旋,他只能寄希望于,這二人關系,最好只限于國仇家恨,而不要私人也帶著怨恨。 畢竟都是這般出色的人,彼此真的徹底交惡,也實在是令人可惜。 方小侯爺當然知道自己這樣想,很天真,但立刻就扭轉了對多年朋友態度,他也自問做不到。 因為內心糾結,所以他此刻向蘇子籍邀詩的語氣,也帶著一絲自己都沒意識到的懇求。 蘇子籍看了一眼,笑了:“這又有何難?” 立刻就有丫鬟在葉不悔的指揮下,給鋪好桌面,放了紙張,葉不悔挽了袖,親自給蘇子籍研墨。 蘇子籍稍稍一想,便沾了墨,提筆寫了一首詩。 “舉杯暢飲笑閻羅,不慕功名唱晚歌。半輩青春知百味,滿懷壯志折三波。癡迷權貴終虛職,浪漫江湖也掛戈。采菊東籬還得意,何須悔恨嘆蹉跎?!? 林玉清與方小侯爺都看著,等這一首詩寫完,且不說方小侯爺心中百味叢生,三十幾歲,也算是半輩青春都蹉跎在了這大鄭京城的林玉清,亦感慨萬千。 只覺得這詩,就是蘇子籍寫給自己了。 可惜,他這般,已再不可能去奢望什么浪漫江湖,更不可能再過采菊東籬的日子,半輩青春都已蹉跎,便也只能咬著牙,硬走下去了。 這樣一想,種種委屈,前半生艱難,都讓他胸口憋了一口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