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而蘇子籍以隨員身份去了西南,還立了功,現(xiàn)在鎮(zhèn)南伯聽聞西南已平,差人送禮過來,不算是毫無緣由。 但蘇子籍就是覺得這里面未必沒有別的原因,正想著時,少年已捧著一個不大的木匣子重新走過來。 “蘇公子,里面是幾本書冊,我家主人說,并不算是值錢的東西,只是覺得,蘇公子你文武兼?zhèn)洌@樣書冊送與公子,就如寶劍贈英雄,也不算是辜負(fù)了它們,請您務(wù)必不要推辭。” 說著,就將木匣子雙手遞上。 野道人想先接過來,被蘇子籍下意識一個眼神阻止了。 蘇子籍自己雙手接過,并輕輕一按金屬機關(guān),啪,木匣打開,露出了里面的東西。 匣子里面是幾本書冊,看上去很舊,哪怕能看出擁有者已盡力保存,可那種古舊書籍的味道,還隨著匣子一開,從里面散溢出來。 只看了一眼,蘇子籍心下一動,這是可汲取的手冊——實在是有些瞌睡了就遇到了枕頭,正盤算著收集一些古冊,竟就有人將古冊送來? 目光落在最上面那一冊靛青色封皮上,更一下子就怔住了。 “簪花文集?” 蘇子籍忙將這一冊小心翼翼翻開,果然入眼的是極熟悉的前朝大賢孟忠青的字。 作為前朝三大賢之一,就算到本朝,縣學(xué)府學(xué)里,也常常有著孟忠青的仿寫字帖,讓學(xué)生練習(xí)。 蘇子籍對這位大賢的字跡,算得上是一見就識了。 而這書冊的古舊,莫非竟是真跡? 蘇子籍震驚不已,忙又小心翼翼翻了下面四冊,除了兩冊是《簪花文集》的中下冊,還有三大賢中兩位文集。 徐少良的《聽海集》以及張仲庸的《柏溪文集》上冊。 前朝三大賢,竟一個沒落下,就僅僅缺了張仲庸的《柏溪文集》的下冊,不過這沒有多少關(guān)系。 汲取文思,其實就是當(dāng)事人在寫作時的才學(xué),以一觀十,一冊就可得張仲庸的精髓,缺了下冊有損失,但也不大。 少年就這么看著,直到蘇子籍小心翼翼合上匣子,看向他時,才帶著歉意解釋:“對了,蘇公子,我家主人說,這三套文集,少了張仲庸大賢的《柏溪文集》的一冊,因年代久遠(yuǎn),又經(jīng)過亂世,一時找不到,等以后找到了,會再奉上。” “這禮物歸于貴重了。”蘇子籍嘆的說著。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