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十月末,臨化縣 大片田野中,稻已割,麥方種,一片忙碌,但城中卻仍舊節奏,葉氏書肆所在的街,行人并不算很多,附近攤鋪老板,午后閑得無事,就忍不住談論。 要說在蘇父剛去時,蘇家衰勢已成,連葬父都是借了高利貸,誰能想得到,不到一年時間,蘇子籍竟連連考上了秀才和舉人? 成了秀才,每月都能拿到錢糧,更不用說舉人,這是能跟縣令結交的文曲星,本縣中,這些年也不過寥寥數個舉人,哪一個都積下了不小家業,算得上是一方鄉紳。 “葉老板有慧眼,臨走還給自家閨女定下好女婿。”有人忍不住感慨。 “是啊,不過十五六歲就考取了舉人,改換了門庭,我們都要作揖行禮,葉丫頭有福,馬上就是官夫人了。” 正有來買東西,也聽到了事,插話:“這就是文曲星啊,考取舉人哪有那么容易?我們鄉有個七十老翁,少年中了秀才,一直從前朝考到了本朝,都未考取哩!” 說的也是,眾人一想,是這道理。 秀才雖也不好考,可在縣城里還算常見,遠不如偏僻山村里稀罕,可舉人,在縣城里也是稀罕著。 就在他們說話時,有牛車在鋪子前街道上行過。 幾人中有看清了,指點的說著:“這是方家的舉人方文韶,不輕易出動,現在上午都主動來拜訪,看樣子是拜訪完回去了。” “聽說,上次縣令給了賀儀五十兩,不知道方舉人送了什么?” 才說著,有人就奔過來,透露:“方舉人出手大方,聽聞解元公尚沒有田地,就一口氣給了二十畝水田,還派人租種,半點心思也不用花。” “二十畝水田!”大家都沉默了,雖經過戰亂,水田價格下降,但也有五兩一畝,這就是一百兩贈銀,大手筆呀! “還是讀書好呀!”沉默了良久,眾人發出感慨。 只是這時,蘇子籍已又上了船,卻是遷移祖墳去靖高縣的事。 靖高縣就在隔壁,乘船就可,還是方家臨時借的畫舫,蘇子籍跟葉不悔上了船松了口氣。 “這也忒熱情了。”就連從不發憷交際的葉不悔,也忍不住擦了擦汗。 縣里出了個解元公,上門的人蜂擁而來,要不是許多推辭不肯收,怕是收的禮物就要無處放了。 就算這樣,一下蘇家變成了家有五十畝,銀六七百兩的大戶。 “還是讀書好呀!”葉不悔同樣有這感慨,她的目光落在一堆積了薄薄一層灰的書肆物品上,眼圈泛了紅。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