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其一:這里的“河”,指的是黃河。 在古代,由于黃河河床較高,泥沙淤積嚴重,河道不固定,經常泛濫成災。 所以,黃河經常改道。改道后,原來在河東的地方,很可能就變到河西面去了。 時而河東,時而河西,久而久之,有人加上了一個時間修飾,漸漸形成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樣一句諺語。 其二:又指人事變化無常,今天你坐莊,明天或許就是他人了。 這有一個典故,話說在安史之亂爆發后,郭子儀率兵南征北戰,為平定叛亂立下了汗馬功勞,唐明皇因而把公主許配給郭子儀做兒媳,并為他建造了富麗堂皇的河東府。 不久,新宅添孫,全家上下高興自不必說,但郭子儀的孫子從小在蜜水里泡大,嬌生慣養成性,長大后揮霍無度。 等到先輩們去世后,門庭漸漸衰落,沒用幾年時間,萬貫家產就被消耗殆盡,郭子儀的孫子只好沿街乞討。 一天,他來到河西莊,想起30多年前的奶媽,便去尋訪。 可是,他將莊前左右的人都問遍了,大家都說不知道。 郭子儀的孫子非常掃興,天快黑了,這時,又走來一個農夫,郭子儀的孫子又上前去打聽。 這一打聽,倒還真是巧了,走來的農夫赫然竟是奶媽的兒子。 只是可惜,農夫告訴郭子儀的孫子,他的母親已經過世了。 雖然奶媽已經過世,但郭子儀的孫子還是決定到奶媽家里去看一看,他和農夫一起走。 到了奶媽的家里,郭子儀的孫子進入院宅,放眼望去,只見糧囤座座,牛馬成群。 郭子儀的孫子心中不解,農夫家里明明如此富有,他為什么還要親自勞作? 他向農夫問出了自己心里的疑惑。 農夫說:“家產再大,也有吃空的時候。家母在世的時候,率領我們發奮創業,才得這些家產。勤儉持家,其中樂趣無窮!”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