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數(shù)位歷史學專家毛遂自薦,要來創(chuàng)作這樣一部作品,在他們看來,這是一件非常重要,也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他們研究歷史,除了做出學術方面的貢獻之外,還有一個共同的心愿,那就是讓更多的人愛上歷史,喜歡上歷史,對歷史感興趣,愿意主要去學習和了解歷史。 只是,他們的這個心愿始終都難以如愿,大多數(shù)人都對歷史不感興趣,他們知道原因,卻始終沒有什么好的解決辦法。 直到《明朝那些事兒》的出現(xiàn),國家教育部、文化部,有意要借鑒《明朝那些事兒》的寫作手法,推出其它那些朝代的作品。 他們才看到了希望,他們知道,他們一直在苦苦尋找的機會終于來了。 所以,他們紛紛毛遂自薦,要來創(chuàng)作這樣的一部作品。 當然,毛遂自薦的歷史學家并不只他們,他們是沈從、岑庚二人,在眾位毛遂自薦的歷史學家中選出來的。 這就是說,他們是佼佼者,這讓他們頗有些自豪。 不過,他們雖然自豪,但心里多少卻有一點擔憂,不是擔憂自己的水平不行,而是擔憂他們將要推出的作品,會不會還會像《明朝那些事兒》一受歡迎? 他們不知道外界掀起的一股歷史熱潮有沒有過去?那些讀者似乎依然還對這類書籍充滿渴望? 如果讀者們已經(jīng)不再熱情和渴望,那多少都會讓人覺得很遺憾,他們創(chuàng)作起來,也將不再那樣有激情。 所以,在教育部、文化部聯(lián)合公告了消息之后,他們就一直稍微有些忐忑的,在網(wǎng)絡上觀察外界的反應。 現(xiàn)在,看到外界的各種反應之后,他們悄悄的松了一口氣,放心了。 沈從微微笑道:“老梁、老羅、老劉,怎么樣?你們現(xiàn)在不擔心了吧?” 被叫做“老梁”的歷史學家,叫做梁尚,這一次將負責三國時期,聞言哈哈一笑,說道:“不擔心了,徹底的不擔心了。讀者們依舊對這類作品充滿渴望,這真的是太好了。” 不過,叫做老羅的歷史學家卻是說道:“之前的擔心沒有了,不過,我現(xiàn)在又有了新的擔心,我們借鑒古庸的寫作手法,借鑒其形易,但要借鑒其意,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寫作這件事情,總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在里面。我在想,我們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會不會不如《明朝那些事兒》那樣受歡迎?那樣的話,豈不是會讓那些讀者們感到失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