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是啊,給人的畫面感太強了,堪稱絕對的經典!我估摸著這個時候,一定有許多的繪畫愛好者,正在用畫筆勾畫這一經典的畫面。” “魯智深這貨可謂走到哪里,就要鬧到哪里,很明顯就是一個非常粗獷的人物。但這樣一個人物偏偏又非常的心細,這從他‘拳打鎮關西’的很多細節上都能夠看得出來,這無疑讓他的人物形象更加鮮明。” “魯智深被官府通緝,是因為打死了鎮關西,這也是算是為名除害了。而林沖被官府通緝的原因,就讓人感到憋屈和遺憾,高俅、高衙內兩父子可謂狼狽為奸。” “高俅就是靠蹴鞠發跡,這樣的人做了官,你還指望他是什么好官不成?” “奸臣當道,偏偏還能贏得皇帝的信任,也難怪會有起義了。” “……” 無數的書迷們在網絡上議論紛紛,他們已經看出了《水滸傳》的一些門道,這讓他們非常的興奮,同時也對后面將會出場的人物和故事,非常的期待! 而議論議論著,他們突然發現了一個問題,一個剛剛被他們忽略了的問題。 在《水滸傳》開始連載之前,他們幾乎都在說,他們對以“起義”為題材的作品不感興趣,認為那根本沒有什么看頭。 如果不是因為作者是李凡,他們是絕對不會選擇看的,即便是選擇看了,他們也不認為他們會有多喜歡。 他們相信《水滸傳》會是經典,但這并代表他們就會有多喜歡看,這并不矛盾。 事實上,有一些經典的作品,未必就會有多少人喜歡看。 之前他們是這樣認為的,但現在的事實是,他們不僅對《水滸傳》已經連載的內容津津樂道,還對后面的故事無限期待。 他們一度忘記了,這是他們并不喜歡的,以“起義”為題材的作品。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