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有的地方地勢太低,又容易被淹。這樣,非常不利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因此,共工制訂了一個計劃,用高處的土地,去填地勢的土地。 這樣,就可以把地勢低的土地墊高,以擴大耕種面積。而地勢高的土地,也可以去得平一些,利于水利灌溉,對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有很大的好處。 然而,顓頊卻不贊成共工的做法。 顓頊認為,自己才是部落聯(lián)盟的首領(lǐng),整個部族應(yīng)當只聽從自己一個人的號令,共工不能自作主張。 當然,這很明顯的跟他和共工一向不合有關(guān)。 共工要實施自己的計劃,顓頊卻反對他實施計劃,雙方誰也不肯相讓,一場爭斗是在所難免了。 顓頊派出同為黃帝后裔的祝融出戰(zhàn)。 祝融便是傳說中的火神,他與水神共工之間,更是水火不相容,這一場戰(zhàn)爭更是不可避免。 共工與祝融的單獨實力本來難分伯仲,但祝融身后站著的是,聯(lián)盟部落的首領(lǐng)顓頊。 這一場戰(zhàn)爭,其實從一開始就注定了,失敗的一方是共工。 事實也的確是這樣,祝融一方氣勢如虹,而共工一方則節(jié)節(jié)敗退,一直退到了不周山附近。 共工見勝利無望,但他堅信自己的計劃是正確的,堅決不肯向顓頊妥協(xié)。 共工來到不周山前,打算把不周山撞斷,來表示自己堅強的決心。 于是,共工來到半空中,猛地一下撞向不周山。 霎時間,一聲震天巨響,只見不周山被共工猛然一撞,立即攔腰折斷,整個山體轟隆隆地崩塌下來。 不周山這一倒塌,整個天地都發(fā)生了巨變。天空中,日月星辰都變了位置。大地上,山川移動,河川變流。 原來,這不周山竟是天地之間的支柱,這一倒塌,不僅半邊天空坍塌下來,露出石骨嶙峋的大窟窿。 而且,整個大地還向著東南方向塌陷,天空向西北方向傾倒。 也正因為天空向西北方向傾倒,使得從此之后,日月星辰每天都從東邊升起,向西邊降落。 也同樣因為大地向東南塌陷,使得從此之后,大江大河的水,都奔騰向東,流入到東邊的大海之中。 …… 看完了這篇叫做《共工怒觸不周山》的故事,所有的讀者們,全都瞪大了眼睛,這下子事情大了。 ……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