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整個江東,上至吳公孫權,各鎮都督,各郡太守,智者,將軍,下至每一個江東士兵,幾乎都不看好孫劉聯軍,或者說是吳楚聯盟。 下層人員的看法比較簡單,大耳賊最無信義! 就從之前突然襲擊豫章郡一事來看就足以說明。 雖然最后是劉備撤軍,完全歸還豫章郡,但雙方也就此結下了梁子。 若不是曹操,劉璋等威脅在側,雙方斷無罷手言和的可能性! 至于吳公以及周瑜,陸遜等智者,程普,呂蒙等將領都一致認為。 孫劉聯軍,吳楚聯盟沒有任何出路。 原因也很簡單,猇亭一戰,徹底擊潰了江東眾人對于劉備的信心。 下次秦國東軍發動之日,幾乎就是劉備徹底覆滅之時。 夷陵,夷道的丟失,已經讓南郡徹底失去了戰略縱深。 無險可守的南郡,丟失是必然的結果。 由于夷道城在劉璋之手,東軍可以從陸路直接進攻武陵郡。 劉備對于長江南岸的嚴防死守也毫無意義。 再者魚復水軍遠不是曹操水軍可比。 秦國東軍麾下魚復水軍,極有可能正面攻破長江南岸的防御。 如此一來,秦國東軍兩路并進,荊南指日可破。 退一萬步講,按照最有利于劉備的情況來看,最多守住荊南。 但是南郡一失,徹底成為了甕中之鱉,再沒有了任何價值。 對于孫權和江東來說,劉備將徹底失去一切價值。 很有可能,成為江東的累贅。 荊州掀起戰亂之日,江東必然無法安享太平。 曹操必然會抓住機會,揮師南下,以圖搶回淮南之地。 淮南之地雖然有淮水作為緩沖,但終究比不上長江天塹。 龐大的區域鏈接,可以讓曹軍有無數種辦法偷渡淮水。 步戰是江東軍的劣勢。 與曹操爭奪淮南之地,相當于以己之短,攻敵之長! 這種情況下,孫權想要抵擋曹操的進攻,必然是需要付出全部力量。 因此,西面荊州的態度,就顯得至關重要。 攻下南郡,徹底占據長江上游水域的秦國,將會成為影響魏吳之間勝負的關鍵所在。 或者說,劉璋一人的意志,將會影響到淮南的歸屬! 因此,是否能夠與秦國聯盟,將會直接關乎到江東的生死存亡! 這是集合了周瑜,陸遜兩位都督以及一眾文臣武將共同商討后的結論。 并非是一人之言論!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