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龐統這話,幾乎就是擺明了告訴諸葛亮。 有人給他們通風報信! 諸葛亮對于龐統的坦白,幾乎沒有任何懷疑。 原因也很簡單,按照他對龐統的了解,對方一定很想獨攬這份功勛。 畢竟從認識開始,二人就是競爭關系。 龐統無時無刻不想著打敗諸葛亮,多少年來從未改變。 再加上之前龐統中計險些身死,這次戰爭的結果正是洗刷恥辱的大好良機。 龐統完全可以用鐵證如山的事實找回之前丟掉的面子,更能向世人證明證明鳳雛強于臥龍。 有誰能夠忍住誘惑,這份天大的功勛推辭掉呢? 至少諸葛亮覺得他不會! 而且這也符合之前諸葛亮對戰敗的猜測。 龐統再強,智謀再深遠,眼光再尖銳,還能算出諸葛亮幾時放火嗎? 最合理的解釋便是有人通風報信! 諸葛亮暗暗松了口氣,龐統還沒有強大到讓他無計可施的地步。 這是一件喜事。 可是新的疑問也隨之而來。 究竟是誰? 內奸到底是誰? 突然,兩個字莫名其妙的出現在了諸葛亮的腦中。 徐庶! 諸葛亮與龐統同窗數年,就像了解自己一樣了解他。 龐統性格孤僻,卻自視甚高,等閑之輩完全如不了他的眼。 再加上他身材矮小,長相丑陋,幾乎沒有什么人愿意和龐統成為知己好友。 在鹿門書院內人緣都奇差無比,更何況在整個荊州世族圈中。 徐庶的江北軍中,很少有純正的襄陽派系。 大小將校幾乎都是生活在江陵及附近城池的世族才俊擔任。 龐統連襄陽圈都混不明白,諸葛亮能相信他可以策反江陵世族之人嗎? 但是這里面有一個例外,那就是徐庶。 徐庶與龐統也是數年的同窗,而且徐庶還受到過龐德公的大恩。 沒有龐德公點頭,一個潁川來的殺人犯,憑什么能夠在襄陽立足? 徐庶為人至孝,同樣深明大義。 倘若龐統以龐德公的恩情對徐庶曉以利害,難保不讓其動搖。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