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對接-《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
到現在為止,所有針對四大巨行星的探測器都是在上世紀發射。
沒有后續的原因基本還是因為時效性,隨著局勢變化,人們越來越不愿意投資這些長達幾十年的探測計劃。
而且經歷了信息爆炸的人們對于技術發展有了深刻的認識:與其花費30年送一顆在未來極其落后的探測器過去,不如等待25年然后用5年送過去一顆功能強大100倍的。
尤其是在錯過了近兩百年才有一次的四星連珠窗口期后,等待新的宇航技術就成了必然選擇。
a100的出現,對于iau來說就是他們所需要那種革命性的宇航技術。
只要很少的燃料就能核推進器持續工作好幾天,反應堆的壽命更是長達數十年,對于深空探測器來說就意味著充裕的動力冗余以及不敢想象的充沛電力,這在小行星帶以外非常重要。
旅行者一號傳輸1m的數據就需要好幾個小時,還有不小的幾率丟失數據,但有核反應堆完全就能大力出奇跡,發射功率提升100倍都是輕而易舉。
它還能支持探測器質量急劇增加,原來幾百噸的火箭才能送一顆不到1噸的探測器,現在可以把幾十噸重的探測器送到地球軌道,然后自己飛過去。
再加上現在技術的巨大進步,代表的就是指數級提升的探測能力。
這樣的探測器還有一個巨大優勢是壽命長,不會因為機動性有限不得不墜毀在目標星球,可以借助源源不斷的動力到處飛。
這對于天文學界的誘惑是毋庸置疑的,所以第15、16委員會奔走后學術界的支持很順利,主要面臨的還是國界的困難。
直到現在他們可能才說服了那些存在其他異議的人,才有信心找到新遠尋求合作。
林炬倒是不太懷疑他們能拿出多少錢,只要能破開某些阻力,世界范圍內籌集幾十億美元應當不成問題。
上一個17國聯合的深空探測項目是“卡西尼”號土星探測器,作為有史以來最大最重,質量5.7噸且攜帶子探測器的深空項目,其計劃歷程11年,累計耗資超過34億美元。
那可是1998年以前的34億美元!
就算現在的世界普遍墮落了些,再湊出34億美元肯定還是可以做到的。
假設在科學儀器上花去20億美元,剩下的14億美元交給基地也就是94億人民幣,都足夠在a100基礎上發展出幾個子型號,順便承接三四個平臺制造任務了。
林炬沒打算在這上面賺錢,也就不吝嗇于做件好事,iau要是真把項目推動起來肯定要成果共享,這已經足夠了。
而且要是iau發起籌資國內肯定也會出一些,說不定還能賺不少。
想明白這些他就已經做好了決定,對肖岡田吩咐道:
“讓青山基地算算在a100基礎上發展幾個小推力型號要花多少,然后單位換美元給他們報價。
告訴他們我們只要這樣的成本價就行,要不是項目太多實在沒有余力還會資助他們,立項了后我會以個人名義捐贈2000萬美元,算是對天文學的支持。
這件事很有搞頭,想想辦法操作一下,有麻煩隨時上報?!?
“沒有問題,按我們的古話叫做西……借雞生蛋!”
dengbi.net dmxsw.com qqxsw.com yifan.net
shuyue.net epzw.net qqwxw.com xsguan.com
xs007.com zhuike.net readw.com 23z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