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內華達空軍試驗基地。 弗里曼博士頂著熱烈的陽光站在草坪上,看著不遠處正被拖出機庫的黑色飛行器——那就是大名鼎鼎的r71“黑鳥”偵察機。 r71雖然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但其本身在從首飛到退役的時間里也不過向空軍交付了32架,數量并不能算多。 1998年,空軍將現役的所有“黑鳥”全部退役,不過這些在當時依然屬于尖端的飛行器并沒有全部被拉到飛機墳場等待拆解,絕大多數狀態不錯地都進行了妥善的封存。 兩個多月前空軍要求這些飛機全部重新啟用,其中一部分要重新進入現役中。 現在太平洋艦隊的壓力可不輕,別說剛剛又狠狠震懾了整個西太平洋的轟10,首批從810上改造而來的殲轟9也逐步交付海航,開始出現在一線巡邏之中。 這些從民航客機基礎上改來的“兼職”殲轟機性能相當不錯,比起民航版本飛得更快更高更遠,經常以28馬赫以上的速度戲弄他們的對手。 當然其實最令太平洋艦隊頭疼的不是高速,排在第一位的是殲轟9電子戰型號擁有的強大干擾能力,搭配上自己的高空高速特性簡直肆意妄為。 唯一能與之對抗的只有“黑鳥”,雖然后者沒法攜帶武器,但總歸能追得上,現在遠東地對殲轟9勉強有攔截能力的只有阿拉斯加的f22。 現在內華達空軍基地內就有十幾架黑鳥重新接受保養維護,相關機組人員也要重新培訓,不過有兩架是naa征用的。 雖然t計劃已經定為使用j58+傳統火箭發動機+助推器的組合,但naa緊接著就悄悄推出了更先進的“re”計劃。 “re”其實更適合說是重啟,因為在上世紀90年代naa就認真思考過空天飛機問題。 對于騰云工程naa主要認為有兩個成功點輕薄且堅固的機體、比沖極高的氣尖發動機。 機體需要依賴材料學想想辦法,但氣尖發動機naa就有話說了。 在航天飛機接連出現慘重事故以后,naa就已經認識到了它的局限性,開始計劃建造更先進的單級入軌空天飛機,而當時他們所認為的一項重要技術就是氣尖引擎。 經過不斷的努力,最終由洛克達因制造出了一臺代號“re”的氣尖引擎樣機,并催生了洛克希德臭鼬工廠的x-33“冒險星”亞軌道飛行器。 x-33是一種采用升力體布局、“re”氣尖引擎的可重復使用飛行器,雖然只具備飛到亞軌道的能力,但如果它成功那么真正的單級入軌空天飛機必然不會遙遠。 然而由于當時的技術所限,盡管“er”都被裝在r71上進行了多輪飛行測試卻始終沒有進行過空中熱點火。 受其影響的x-33驗證機在地面甚至完成了90%的部件總裝,但最后雙雙下馬,拖到2001年結束,就連當時試驗所在的愛德華空軍基地都被關閉。 給國會老爺看的“t”計劃是為了先盡快解決有無問題,羅伯特的目標是在2018年末之前就要進行第一次試飛,而重新啟用的“re“計劃才是naa心中真正的空天飛機。 “re”將是與騰云工程直接對標,是采用升力體布局、變循環-氣尖雙重組合動力,不依靠任何助推器就能飛上太空的真·空天飛機,預計在2020年前完成首飛計劃。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