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佘院士:“……” 現場照片以及儀器測繪的數據都非常完整,提供了相當珍貴的原始資料,讓感興趣的專家們如獲至寶。 在航發委的主持下,這里組織了全國最優秀的地質和礦業專家,開始著手對于天幕二號探測結果的分析。 最后基地的研究結果是:假如用原子彈,則需要約200到250顆15至20萬噸當量的中大型原子彈;如果是氫彈,最優模型是10至12顆1500萬噸當量以上的巨型氫彈,或者是50顆300萬到500萬噸當量的大當量氫彈。 以前我們估計是用半年的時間完成礦坑的爆破任務,現在這個數字至少要乘以三。” 佘院士見林炬還沒有要走的意思,知道他應該有點想法,順勢就問了一句: “來我這兒不只是為了抱怨吧,新遠又有什么新想法?” “佘老,我覺得最開始的遞進爆破方案有問題。” 氫彈開礦――其實基地早就有了這個想法,只不過一直藏著等到天幕二號的具體數據后才準備提出來。 只不過對于林炬來說,初步分析的結果就很不理想。 “報告我還沒怎么看,說說是什么情況?”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