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謝苗好心安慰道:“其實產量少也是因為需求少,等我們準備大規模量產了成本應該還是能降下來,前期七八年投資個幾百近千億,2025應用也不遲。 我們馬上連月球都要登上去了,生物藥劑也不會遠。” 近千億?藥品這么費錢的嗎? 可是一想想那些幾百萬一針的抗癌藥,似乎304針劑也不貴? 上校的視野中突然出現了一只開著電動叉車的二號機器人,感覺基地內外似乎是兩個世界。 …… 6月19日,肯尼迪航天中心,lc-39b發射臺。 芯級代號b1033的重型獵鷹火箭在夜晚中被燈火通明的發射臺包圍,絲絲冰涼的氣體從箭體中不斷逸出,它剛剛加注完燃料。 在它上方直徑5.1米的整流罩里,是由雷神公司制造、將和“藍月”著陸器對接并加注燃料的燃料罐。 太空加注燃料可不是一項簡單的技術,尤其是超過20噸之多,好在雷神公司技術給力,保證絕不會出任何意外。 在對媒體的公布內容中,b1033屬于是“計劃內的發射”,搭載的是“門戶”空間站的一個模塊,和太空競賽毫無關聯。 不管公眾信不信,但反正發言人的一張死人臉就說明他自己應該也不太信。 但燃料在軌加注模塊的發射日期也就提前是六七天,該走的程序基本都差不多,應該是不會出意外的。 可是在lc-39a號發射臺上的b1034以及正在連夜從密西西比州運出的slsblock1火箭都不是。 “藍月”著陸器本來打算22到29日完成最后的出廠測試,現在也來不及正在加班加點,要求必須在6月25日前發射,搭載它的b1034重型獵鷹還在進行組裝測試呢。 如果說這兩也就是提前幾天加加班也能對付一下,那第二發sls火箭就有些麻煩了。 按照原計劃,這一枚sls應該在7月20日前后出廠,8月10日左右發射比較合理。 箭體的制造工作其實已經完成了一段時間,但作為質量2500噸重的巨型火箭,電氣系統以及箭體的隱患檢測工作和模擬測試才是大頭,現在才進行到40%不到。 兩枚srb助推器可以減少一些精力,作為航天飛機時代和“戰神計劃”中就經過無數次考驗的老物,srb的穩定性還是值得信賴的,但芯級的風險程度無異于一枚全新制造的火箭,必須經過重重嚴苛的測試才能通過。 但現在剩下的工作波音和洛克希德都打算轉移到lc-39b發射臺來完成,只要一通過馬上就發射。 也別提什么加班不加班,最近十幾天肯尼迪航天中心的人員數量會增加一倍以上,克萊爾又會日夜抽查,從太平洋對岸搶過以分鐘和小時計算的時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