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上級不斷點頭,最后又看著啟明星一號最頂端的飛碟型返回器說道: “我們要用一枚七百多噸的火箭將它發射過去,但是回來的只有這個沒有臉盆大的小罐子,里面還只有一些空氣,真是唏噓。” 謝廖夫:“您看那邊,那是‘風暴’號,它有核動力發動機,在天上的前進號也有核動力發動機,它們在未來都可以去金星,帶回多得多的東西,甚至能在某一天從金星表面挖土送回來。” “我等下也要去青山基地,核發動機非常好,你們的能力超乎想象啊。” 上級說這句話的時候極為感慨,青山基地的組建其實比較曲折,是用團結號的營救任務以及天宮空間站的參與從國家這里換來的,上面一直很關注,也很不看好。 私人公司去研究核技術,還是極其先進的核推進技術,科學院一大批老科學家都在搖頭,尤其是在搞清楚新遠的核技術專家人員目錄后,用一句“歪瓜裂棗”形容決不過分。 看著林炬大幾百億地往里面扔這些老科學家心里都在滴血,不止一次打過報告,暗示干脆新遠把這些錢給他們,哪怕組建一個名義上的公司也好,就當是民營資本利用國有研究力量了,起碼不會把這些錢打水漂。 參數逆天的a100不行,但是比沖三千的核熱發動機還是可以的,幾百億資金能做多少事啊。 一直到青山基地落地這些聲音都沒消停,在他們看來新遠公司那些人根本利用不了那些先進設施,遲早得請求幫助,他們都做好去接手研究的準備了。 結果程南開的首作cu1反應堆一出世,直接引起了科學院核科學家們的唯物主義信念動搖,一來就這么猛? 而后a100就以驚人的速度逐漸成型,第一臺樣機在7試驗場試車的時候來了好幾個科學院院士旁觀,徹底刷新了對青山基地研究力量的觀念。 a100真機的出世更是讓人難以相信,它的技術參數幾乎是站在了裂變發動機的理論極限,比許多霍爾推進器還強,簡直就不像這個時代該有的產物。 一堆院士都被a100的技術高度深深震撼,回去悶頭寫了半個月的報告,光是旁觀發動機試車就啟發出了好幾篇重磅論文,只是僅限于內部傳閱,不能公開發行。 看了來自他們的評價,上面對于新遠公司核技術和領先程度有了一個很直觀的認識:領先世界最先進水平約30年。 絕不夸張,a100的技術指標將長期處于高度保密狀態,披露出去都會造成重大影響。 所以上級對林炬的關心程度無限拔高,尤其是新遠還參與了一大批國防工程,可出不得一點意外。 他毫不吝嗇對基地眾人的夸贊,然后就被高興的眾人引到各處參觀,親眼目睹了二號機器人在食堂學習炒菜,甚至指導了幾句,而二號機器人也竟然聽進去了,讓來訪的眾領導都驚訝不已。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