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但在千鈞棒一號的秘密控制中心,十幾名工程師精神緊繃,密切關注著千鈞棒一號的狀態(tài)。 近30億元的造價以及更多的研發(fā)成本沒有白花,進入攻擊窗口后的第17秒,千鈞棒一號星載計算機就自動搜索并鎖定了2231。 “目標鎖定,正在進行微調瞄準!” 在持續(xù)加速的流星高教機上方二十七萬米高度,千鈞棒一號的r小心地在09控制下短暫工作了幾秒,圓柱狀的衛(wèi)星微不可察地移動了一點點角度。 另外四臺用來校準的小型激光器嘗試照射2231機體中部的燒蝕隔熱涂料,那是給再入大氣層的物體準備的,非常耐高溫和摩擦。 反射回來的激光會因為照射部分的形狀和材料有所不同,這點微小的差別就是陀螺儀和11個激光器鏡頭內部棱鏡在電磁作用下偏轉的依據。 進入攻擊窗口后第55秒,星載計算機感覺校準激光器返回的光線穩(wěn)定且符合燒蝕涂料的特征。 “校準完畢,發(fā)起攻擊!” 地面的工作人員只是宣讀狀態(tài),實際上除了下達攻擊目標選擇外,剩下的一切都是計算機控制,否則根本來不及。 林炬和趙曉文心里齊齊一緊,超過50億元的投入,究竟效果如何就看這一次了。 在下午明亮的陽光下,一束跨越270公里的激光穿過了厚重的大氣層,能量被重重障礙阻隔后衰減了近30%,并且隨著距離的增加發(fā)散,最終在地面觀測時已經成為直徑約3米的光柱。 千鈞棒一號的7臺140千瓦氣體激光器激發(fā)的一瞬間,已經達到213馬赫的流星噴氣機機背的不規(guī)則涂料表面就被原型的光斑覆蓋。 在高頻光子的能量傳遞下,涂料溫度迅速升高,原本用來對抗20馬赫速度下大氣摩擦的材料開始融化并隨著對向的高速氣流一層層消逝。 控制中心里,2231機體表面的溫度傳感器依然看不出任何異常,此時千鈞棒一號傳回的照射時間已經來到第19秒,最大40秒的跟隨照射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半。 第20秒、21秒、22秒……33秒! 布設在機背燒蝕涂料下方、機體表面的溫度傳感器數值從100多度驟然跳動,幾乎是一瞬間提高到了四位數,來不及看清就變成了“e——”。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