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航發委得到消息已經是一個多小時以后了,當時林炬的第一反應是:怎么能這么巧呢? 因為時差原因,此時已經是華國時間23日早上六點過。 新遠三號在幾天前就把三個輻條艙打到了前進號空間站三個軸向艙段的位置,而先鋒號就準備24日帶著桁架發射上去進行安裝工作。 此時距離發射還有20多個小時,先鋒號已經和新遠二號甲改火箭組合好,加注完燃料就能發射。 先鋒號實施救援任務那可比h1要得心應手得多,尤其是那個35米長8.4米寬度的超大貨艙。 追夢者的尺寸是長度9米,寬度7米,先鋒號的貨艙可以把三架追夢者塞進去…… 所以林炬當時第一時間發表聲明,然后h2四個乘組的20名航天員就開始抽簽了,看看哪五個人能撿到航天英雄稱號。 只不過航發委在向nc表達善意的時候后者似乎不太領情,至少電話里一直否認追夢者無法返回,只是“謝謝同行的關心”。 實際上他們可沒有對外表現得那么淡定,洛馬和內華達山脈公司的工程人員瘋了一樣查找具體故障原因,否則就不能讓追夢者再入大氣。 而且時間有限,因為追夢者上有9名!9名宇航員! 氧氣和食物是小事,緊急食品能維持7天的正常活動,氧氣也能維持7天,但是9個人擠在狹小的空間里總會有太多不方便。 首先是生理問題,追夢者上真的沒有衛生間,頂多拉一塊布然后用折疊式的簡陋便桶解決。 第二是乘員艙密封性,現在9名宇航員都不敢取下面罩了,要不然對接口又突然漏氣,那可就是航天史上最嚴重的事故,沒有之一。 6個小時,追夢者發射6個小時之后,地面終于確定了故障原因。 埃蒙拽住滿頭虛汗的洛馬工程師,逼問他到底是什么情況。 “艙門,艙門沒有卡死,是機械部件故障,應該是一個連桿形變導致打不開?!? “應該(be)?什么是應該?” “不,是肯定,就是那個零件,我能確定,對接口發射過程不承受任何力和高溫,不可能出問題,只能是內部問題?!? 埃蒙:“那么你說的那個連桿又為什么會出故障?” “因為追夢者要在塞下9個人的前提下減重,對接口還要兼容3種不同的類型,我們必須改進。” 埃蒙:“……” 好吧,國際空間站現在的幾種對接口不僅是尺寸有幾種,同尺寸的又分幾種類型。 十幾年前開始ss就在開發能夠兼容的對接口,帶來方便的同時自然也會導致結構復雜化。 不過好消息是既然艙門密封沒有出問題,那就意味著至少返回大氣時不會有燒死宇航員的風險。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