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老鷹,目前沒有,請注意安全。” “明白,雛鷹,向前推桿加油門!” “……” 地面上,鄧磊看著十架彩云教練機在排隊等候起飛,難受又小心地活動了一下脖子,才抬頭望著遠處飛過的殲教7. 10月4日,經歷了6個多月08天太空之旅的鄧磊坐著進步號航天飛機,在新遠發射場的機場降落。 這一次,他還是站著走出來的,就是相比之前有點累。 地面一直認為,超過6個月的零重力環境會讓航天員的身體難以適應重力,下來之后至少要躺著休養4到7天才能調整過來。 這不僅僅是意志力問題,還有體內器官已經適應了零重力,突然再調整是很困難的。 但這一次乘坐團結好返回的四人都沒有讓他們抬出來,還是站著走出來的。 因為航天飛機和飛船不一樣,要經歷比較長的減速和滑翔過程,感受重力的過程有差不多兩個小時,身體在這個過程中已經慢慢調整過來了。 只要不是太劇烈的運動,四名乘員都沒什么大問題。 下一批乘組是10月0日發射的團結號航天飛機搭載6人,航天局依然是三名職業航天員,但新遠出的三名全是載荷專家,其中就有郭申。 雖然后者一直嚷嚷著自己要搞hm的制造工作,但還是被謝廖夫送去了機場。 謝廖夫才是真正的大忙人,徹底熟悉基地工作的謝廖夫接連主持了多個項目,恢復了他在聯盟時候的工作狂狀態。 4歲的身體健康而富有活力,纏繞科羅廖夫晚年的病痛全部消失,現在他只想全力以赴的工作,b級基地和華國的龐大產能是他在聯盟時期不可想象的。 當初他對林炬說的是:“在我們那個時代,我都認為現在的人類應當已經建立了火星城市,再不濟也有殖民地了,但現在兩個陣營還在為登陸月球而努力,這是嚴重的退步。 以新遠的力量,我們要在二十年、最好十年的時間里就把人類的足跡踏遍太陽系!” 即使是基地的休假時間,謝廖夫也只是待在設計室不斷構想新飛船、新火箭,各大行星、衛星的登陸計劃等等,一心一意地在向太空前進。 ……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