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接下來就是離譜的來了,特制繩纜長度最長可以釋放到380米,然后頭對頭用特制繩纜相連的兩枚星艦,各自啟動發(fā)動機,繞著特制繩纜中心開始旋轉(zhuǎn)。 理論上只要以每分鐘1.5圈的速度旋轉(zhuǎn),就可以產(chǎn)生1g左右的重力,甚至可以根據(jù)宇航員的需求調(diào)整特制繩纜長度,以在最舒適的重力下生活。 等到了需要減速的時候再減速收緊,重新合并,完美。 聽起來似乎很不靠譜,但仔細一想,又有那么些可能性。 至少對于克萊爾來說,他稍微一想就知道許多種能夠承受的住強度的材料,就算是鋼索,現(xiàn)在都有很多種可以滿足要求。。 兩邊的星艦各自才一千噸,旋轉(zhuǎn)速度1.5轉(zhuǎn)每分鐘,這個離心力并不大,繩纜只要能承受5000噸拉力就夠了,充裕些1萬噸拉力,能達到這個標準的材料并不少。 最重要的是,這個方案很簡單,不需要去建造復雜的離心機構(gòu),還可以產(chǎn)生不錯的重力,投入成本也小。 甚至不用星艦,現(xiàn)在的獵戶座飛船甚至都可以拿來做實驗,把飛船返回艙和服務艙分開,質(zhì)量都差不太多,對繩纜的拉力考驗也就50噸以下,任何普通鋼索都行。 投入小,改造成本低,而且依靠先進的計算機技術(shù),些許的重量不均也可以實時調(diào)整。 再看這個計劃的提出者,竟然就是馬斯克本人。 難道他真是天才? (本章完) dengbi.net dmxsw.com qqxsw.com yifan.net shuyue.net epzw.net qqwxw.com xsguan.com xs007.com zhuike.net readw.com 23zw.cc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