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里的負責人介紹道,由于是在真空工作,所以這臺f75的發動機噴管特別大,但在地面因為測試的工況不一樣,又與實際有一點點變化。 現在曙光計劃中,月面登陸器質量在25噸左右,著陸發動機就是這臺f75,8噸推力,對于重力只有地球六分之一的月球來說完全夠用。 登月方案也確定了,飛船攜帶3名宇航員,1名在近地軌道留守,2名登月。 這里要提到一點,在曙光計劃執行后,航發委內部認為既然國內已經準備執行地外登陸任務,航天員這個稱呼就可以被拋棄,轉而使用“宇航員”更加貼切。 雖然沒有正式文件,但是官方使用中宇航員出現的次數已經越來越多。 林炬還知道,如果2020年之前f90,富燃補燃循環220噸級氫氧發動機成功,那么長征十號的二級將換用這臺發動機,月球軌道運力提高到50噸,到時候就能帶四名宇航員,嘗試三到四個人登月。 但是,f90的前景顯然不太樂觀。 陪同林炬在這里的,就是曙光計劃的總負責人佘院士。 佘院士:“f77檢測結果出來了,12處生產缺陷,7處設計缺陷,六院保證說6個月內解決好,但我還是覺得有些麻煩。” 豈止是有些麻煩! 林炬可是知道,f77在原世界線,在2019年測試時還發生過故障,也是在這一年才徹底穩定下來,隨后老長征五號才迎來了高頻次發射時期。 可以這么說,在上個世界線,要不是f77拖后腿,空間站應該在2020年之前就建成了。 所以雖然現在f77因為曙光計劃的高投入肯定也加大了人員和技術投入規模,但能不能提前三年變得可靠,實在是不好說。 氫氧發動機跟航天局似乎有點八字不合,f77比沖、推重比、推力三大指標在直接上都顯得有些落后,但還是磕磕絆絆,也不知道是哪里卡了。 但佘院士顯然是預見了這一點,所以前幾天一院就下了個訂單,購買1臺h240和一臺h80。 顯然如果f77實在不夠可靠,就用一臺h240和一臺h80取代長征十號二級和三級的發動機,但這是萬般無耐之舉,頂多用于第二次發射,后續尤其是正式登月肯定還是得用f77。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