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謝廖夫嫌棄地看了一眼長城送過來的g1樣機,然后還是拿起了今年新遠內部配備的16筆記本。 16當然厲害啦,搭載的是已經三度小幅度改進的320系列芯片,14n碳化硅,而且整體做工也是c加工的超輕質航天合金材質,輕薄便攜。 就是搭載的軟件依然很少,和g1差不多,不過現在的微電子部正在努力搞工業軟件,正在整理新遠累積起來的豐富數據庫,再有一個月就能有初版的設計及分析軟件可用了。 而且星辰一號的繼任者星辰二號超級計算機也在開發中。 星辰二號就厲害多了,將使用全新升級的32045芯片,雖然依然是14n,但特意優化了架構,20000顆cpu構成新超算。 星辰二號除了計算能力將會有指數級提升外,還將首次小范圍支持量子計算,對某些設計方面特別優化,特定場景的計算速度將會是傳統計算機的成千上萬倍,非常夸張。 當然耗電量也是翻了10倍,又要聯系供電局增加線路了。 半個多月過去,謝廖夫已經完成了對兩個基地的生產環節改造,現在每個車間都是獨立的只接受計算機指令在規定時間完成加工,各部門之間獨立性再度加強。 現在謝廖夫除了統管整個基地的運轉,也直接參與了好幾個項目。 首先,就是肖岡田負責的“星宿”深空探測計劃。 經過了兩個多月的研究,肖岡田已經有了初步的計劃設想。 “科羅……謝總師,我認為對于深空探測,我們首先需要注意的是成本控制,控制好成本,也能提高效率。 我打算設計一種通用衛星平臺,輸出功率在15到30k左右,能夠運行至少20年。” 肖岡田打開自己的電腦,將“星宿”通用衛星平臺展示給謝廖夫。 謝廖夫一看,差不多就是一個6到10噸重的超大型衛星,因為主要用于深空探測所以最強大的部分是信號發射器,載荷是各種針對目標星球的探測功能部件。 除此之外它還有個亮點就是可以選配核反應堆以及新遠目前擁有的50n級超大推力霍爾推進器,可以長年維持機動性,這是過去的深空探測器所沒有的功能。 雖然重量和“高山”系列差不多,但“星宿”要更加精密復雜,所以有個問題:它不太能用火箭發射。 火箭的最大加速度可以達到5g左右,最好使用h2系列航天飛機。 相比于火箭,h2因為質量龐大,如果是由新遠二號甲發射,火箭發射時不但推重比小,而且后續需要一直偏轉發動機噴口調整重心帶來的偏航,加速過程比較長所以過載更小,只有3g左右。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