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8月6日,獵鷹9號成功完成了第一次海上回收。 不知道是不是之前的失敗用光了所有的霉運,這枚第三次復用的獵鷹9號精準地降落在了拖船的正中央,非常完美。 現在全世界都知道,空叉成了新遠以后第二次掌握了成熟火箭回收技術的太空企業。 與此同時,長征六號遙三火箭總裝完成,按照安排,將在8月11日搭載六顆衛星,于硒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將其送入5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 但現在何倘不想發射,硒昌衛星發射中心的負責人也不想發射。 “老何,長征六號把并州炸了,九泉也炸了,再這樣下去把我硒昌也炸了,再之后炸瓊州,然后都沒得炸了。” 何倘被硒昌衛星發射中心的負責人憋得無話可說,好半天才擠出了“實驗失敗不算失敗”“收集經驗”之類的話。 他自己也在看著長征六號嘆氣,在兩次發射失敗以后,長征六號r不斷改進,一級火箭已經和新遠一號丙看不出區別了,但并不意味著就也能成功復用。 發動機,六院跟吃了春藥一樣完美搞定了,飛控和回收腿都是八院的,推責任也推不了。 在已經持續了9個月的艱難回收控制技術研究里,何倘越是了解越是絕望: 火箭回收理論上可行,但實操復雜太多了,要實現要么就跟馬一龍一樣炸,把錯試完了自然就成功了,沒看人家這些天射一次成功一次嗎?只要找到那個成功的點,就再也沒有技術障礙了。 或者是像新遠一樣一開始就找到,但那太難了,除非是哪個萬中無一的天才才能剛好撞上大運。 而格柵舵夾持回收就更離譜了,比支撐腿回收難度高出一個量級,不敢想不敢想。 在何倘又一個失眠的夜里,他突然從在京城的朋友那里得到了一個小道消息: 上級發話了,航天局將與新遠展開軍民領域的大規模合作,互相出售一些敏感或者高技術的部件、材料,其中包括rx-01數據總線和支撐腿回收技術的控制總成。 …… 可回收火箭、起飛推力1500多噸的新遠二號、h1航天飛機、東方快車救援計劃對上級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除了醞釀新一輪的航天體系改革,還有就是提出了納入民營企業的新航天計劃,全稱: “8·15未來航天技術與太空探索發展與促進委員會” 簡稱815航天發展委員會(簡稱china aerospace development committee),縮寫cadc,也可簡略為航發委。 委員會以航天局主導,一院、五院、八院為和民營企業為骨干力量,共同開展華國未來太空計劃,包括: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