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次北征納哈出,肯定也是要以北平為基。不管是糧草,還是各衛(wèi)所兵,都要到北平集結起來,然后才會入通州伺機而動。 韓度運糧草在大沽口靠岸,總要又朱棣接應才行。 “五日前,密函已經(jīng)以八百里加急送往北平。若是沒有意外的話,現(xiàn)在應該已經(jīng)到了北平了。”朱標神色如常的回答。 老朱對此也沒有過多的擔心,只是點點頭表示知道了,便沒有下文。 以往的時候,老朱或許還會擔心這密函會不會被人給截住。但是自從學了韓度加密的書信的方法之后,便再也沒有擔憂過。 這樣的加密辦法,即便是被人給截獲了密函,也根本不會泄密。 該問的都問了,老朱便揮揮手,示意朱標退下。 可是朱標見了,卻站在原地沒有挪動腳步,反而抿了抿嘴唇,好似有難啟之言要出口。 “怎么?你還有話要說?”老朱抬眼看到朱標的神色,便隨口問了一句。 事到臨頭,朱標只好硬著頭皮躬身一拜之后,好奇問道:“父皇,兒臣有一事不解,望父皇解惑。” “說來聽聽。”老朱語氣淡淡的說道,沒有更多的表示。 “兒臣想問,以往數(shù)次北征,糧草軍械都是靠著漕運調(diào)集的,這次為什么韓度一說海運,父皇便同意走海運了?”朱標一口氣說完,抬眼定定的看重父皇。 糧草軍械的調(diào)運可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干系著大明天下的大事。這種事情,既然漕運有著幾次運送的經(jīng)驗,照道理來說根本不會輕易更換才是。畢竟糧草軍械事關重大,一旦出了問題,甚至連大明的國運都會受到影響。 而海運雖然在南洋中得到過多次驗證,也算是可靠。但也不可能,韓度一說,父皇就直接同意的道理。 這顯得如同兒戲一般,除非父皇和韓度早就商量好了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