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而征調(diào)徭役更是扯淡,老朱為了愛惜民力,對徭役的征調(diào)都極為謹慎,每年能夠征調(diào)的徭役其實不多,也就是能夠修修本地的道路和水渠罷了,不可能有更多的民力來修建水泥路。 只是因為干旱還未過去,老朱想要在手里留下更多的糧食。不過韓度要糧也要的有理有據(jù),現(xiàn)在的確是修建水泥道路的天賜良機。一時之間,老朱都不禁猶豫起來。 最終,老朱打了一個折扣,還是給韓度調(diào)撥了五十萬擔糧食。同時從工部調(diào)了一批工匠過來,以及嚴厲警告韓度,若是不能夠讓他滿意,他會找韓度算賬的。 老朱之所以這么大方的給韓度五十萬擔糧食,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從昌國縣傳來消息,那里的確是有著一個廣闊的漁場。水師過去捕魚,根本就不需要找什么魚情,就這么到了一定位置,直接下網(wǎng)就可以滿載而回。 捕魚的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每天能夠捕獲的魚自然也就更多。而且這捕魚可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每天都能夠有收獲的長遠之計。 在這一連串的好消息之下,老朱才勉強同意韓度修建水里到了,才調(diào)撥了五十萬擔糧食到河南。因為,這的確是一個修建水泥道路的難遇的良機。 韓度得知老朱調(diào)撥了五十萬擔糧食到河南,供自己修建水泥道路之用,高興的嘴就沒有合攏過。 韓度雖然在奏折里面要了一百萬擔,但深知道老朱摳門的韓度,根本就沒有想過老朱會給自己這么多糧食。現(xiàn)在能有五十萬擔,那修建水泥道路的第一步,就可以開始了。 韓度這是打了老朱一個認知差,說到修建全河南的道路,在很多人的心里就以為是要同時下手、同時動工修建。其實無論是誰修建道路,都是先從主要干道開始,然后才逐步的擴散到細枝末節(jié)上的。 真要想一次性將全河南的路都修成水泥路,那別說是五十萬擔糧食了,就算是五百萬擔都不夠。 韓度高高興興的將顧琨和方孝孺找來,把戶部的公文遞給他們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