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東皇太一一覺睡醒人都蒙了。 他坐在王位上,目中還帶著一點紅血絲兒,身上的衣袍已換成了玄黑長袍,頭上戴著代表了大王的冕疏。 下方,百名大臣整齊劃一地低頭躬身行禮,口中齊呼: “拜見大王!” 這些大臣最前方八位都是大商赫赫有名的老臣。 兩朝肱骨、哦不,現(xiàn)在應(yīng)該是三朝元老之商容,位列群臣之首,立于群臣最前方,商容身側(cè)有商國王室的代表,帝乙之弟、王叔比干,以及上大夫趙啟。 三位大臣身后,又有五位在商國舉足輕重的大臣,每位大臣背后都是一方大政之勢。 比如卿士梅伯,他與首相(排第一的相)商容、上大夫趙啟,是當(dāng)初力薦帝乙,請帝乙改立年幼嫡長子子受的三大臣之一。 又有司天監(jiān)杜元銑,其星圖號稱推演舉世無雙,以凡人之體可預(yù)測吉兇禍福。 此外還有兩位上大夫與太史令,以及兩位軍中大元帥。 商人好武,但在朝堂站位上,兩位大元帥卻只能站在上大夫側(cè)旁。 此間八位大臣其實還缺席了一位,由少師自動晉為太師的聞仲。 聞仲如今尚在金鰲島修行,當(dāng)前尚未回返朝歌城,但聞仲的家族勢力尤其是在軍中的影響力依舊不容忽視,故第一排的商容、比干、趙啟身旁,特意為聞仲空了一個位置。 東皇太一對這些自是了若指掌。 ——他畢竟在王宮中長大,早早就跟各位大臣打交道。 只是現(xiàn)在,東皇太一確實有些懵。 他心情郁悶喝了點酒而后呼呼大睡,睡醒一看,自己坐在王宮正殿,接受滿朝文武的拜見,還被喊了大王。 咋回事? 是他記憶被父親削掉了一部分? 也就在這時,東皇太一視線余光看到了在大殿柱子后站著的少年,瞧見了少年目中的笑意。 東皇太一來不及喊姬旦向前,首相商容已是高呼: “大王!先王新喪,朝歌城中人心惶惶,還請您發(fā)下王令,定陵換服!” “嗯,”東皇太一畢竟是見過大場面的,此刻已是恢復(fù)淡定,輕輕點了點頭,緩聲道,“先王后事,交由相國與王叔處置。” 商容與比干同時領(lǐng)命:“謝大王!” 后方有大臣橫挪兩步,低頭行禮,高呼:“啟稟大王!先王新喪,王子啟、衍尚未入宮,其余留在朝歌城之諸王子王女皆已至宮內(nèi),此間恐有不臣之心!” 比干立刻道:“事發(fā)突然,他們二人應(yīng)當(dāng)是尚未得到消息,請大王準(zhǔn)許,臣立刻去他們府中,務(wù)請他們?nèi)雽m!” 東皇太一自然知曉比干之意。 比干是商國王室中最能干的賢才,此前也深得帝乙信任,被視為王室成員的表率。 而今帝乙駕崩,他這個新王上位,比干親自去他兩個兄長府上,就是為了讓他兩個兄長死心,表明王室已作出了決定全力支持他這個三弟。 此事說來不能怪大王子子啟不服。 東皇太一如何不知,子啟與他其實是一母同胞、同父同母,只是因子啟出生時,他們的母親非王后,生子受時他們母親是王后,于是子受有了嫡長子的身份。 當(dāng)然,后來也是他這個子受足夠爭氣,在帝乙心中把子啟比了下去。 比干現(xiàn)在站出來,只是不想讓王室流血罷了。 “有勞王叔,”東皇太一緩聲道,“兩位兄長皆是王佐之才,當(dāng)為我大商共謀安邦之策?!? “大王英明!” 比干得了這般回答,心下已是有了底,躬身后退三步,轉(zhuǎn)身快步趕去殿外。 他要是去的再晚一些,那邊說不定已經(jīng)開始攻打王子子啟的府邸了。 其實,此刻懵逼的不只是東皇太一,殿內(nèi)大部分臣子都尚未回過神來。 大部分大臣都是因東夷暴亂被招進(jìn)宮,進(jìn)來后就發(fā)現(xiàn)王宮內(nèi)的氛圍有些詭異,大量身穿紫色鎧甲的兵衛(wèi)把守各處要道。 在焦灼的氛圍中等待了許久后,他們被告知大王情況不好,又被帶去了大王所在之地,親眼見證了大王咽氣。 隨后,商容等大臣站了出來,高呼新王當(dāng)立。 還在‘因煩憂父親身體狀況而幾日幾夜不眠最終累昏過去’的王子子受,就被宮人換上了王的裝束,穿上了黑袍、戴上了冕疏,放在了王位之上。 這就是諸大臣們經(jīng)歷的全部。 這個過程中的所有步驟,都是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步驟簡略、沒有絲毫間隙。 等子受殿下醒來,最前面那兩排的大臣帶著群臣行禮拜見大王,新的商王已經(jīng)誕生。 此刻,前兩排的大臣又帶頭啟奏,開始安排如何治喪、守靈、昭告大商百姓、通知諸侯奔喪,種種事務(wù)皆有條不紊,就如此前已演練許多遍一般。 大殿角落。 李平安含笑瞧著這一幕。 東皇太一已開始忙個不停,完全沒空去思考超脫者對他所造成的傷害。 至于還沒能作出任何反應(yīng)就已失去了王位競爭機會的大王子子啟…… 李平安只是用仙識欣賞了下這位大王子那錯愕、不解、震驚、惱怒、恐懼的表情,也并未多做什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