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臣顧秉謙叩見皇上。” “起來罷。”永隆帝輕巧的講手中朱筆丟棄在筆筒里,拍了拍手,”賜座。” “臣謝恩。”顧秉謙心懷忐忑的側著身子坐下。 “是不是沈卿、葉卿和方卿都有些對朕的乾綱獨斷不滿?”永隆帝神態輕松。 “都說朕出這個題太偏太深奧,嗯,朕當然知道,可是朕沒要求那么高啊,不指望這科學子能像兵部或者五軍都督府那樣拿出什么精奧的對答來,但朕很想看看這可學子們里邊有沒有可以有點兒不同尋常的想法來,嗯,不要都蕭規曹隨,按部就班,如果那樣,朕何須如此煞費苦心?” “陛下苦心,朝中各位臣工定會領會。”顧秉謙趕緊道。 “顧卿,《呂氏春秋》里有句話朕很贊同,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這朝中也是一樣,若是眾卿都這般唯唯諾諾,昨日這般,今日也這般,明日還是這般,問起朝務,便都是廣元多少年如何,天平多少年又是如何,所以我們也當如此這般,可是現在是永隆年間了,不是廣元,也不是天平年間了,前宋臨川先生曾經說過,天變不足懼,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這番言論朕以為見仁見智,是否正確,是否合適,要因時而定,……” 顧秉謙感覺到自己脊背上汗出了一重又一重,今日皇上這番話似乎很有感觸,又好像極有針對性,針對誰,他隱約有所感覺,但是為什么會選自己來說這番話? 論親近,自己不如張景秋,論威望自己不如齊永泰,論機變,自己不如喬應甲,顧秉謙還是有些自知之明的,雖說自己文章做得好,詞名滿天下,但是這位皇上可是歷來不喜詩文的,就因為自己會試時的表現? 顧秉謙不相信皇上的信任會這么廉價,想要為皇上效命的人多了去,自己還排不上號。 算來算去,顧秉謙覺得自己可能在這些臣僚里邊,各方面差不多的,自己就占了一條,聽話。 聽話有錯么?皇上圣裁便是圣旨,便有不同意見,那也要吞下去。 注意到顧秉謙若有所思,永隆帝也是越發顯得隨意,略顯蒼白而面孔似乎因為睡眠不足帶來的疲憊感也消退了不少,“顧卿,朝廷面臨的困境有目共睹,還需要諸位愛卿齊心協力,這殿試掄才大典,朕真心希望選出能夠替朕出謀劃策,分憂解難的臣子,而不是那等只知道沿襲舊制,面對難事便束手無策的腐儒!” 顧秉謙心中一震,抬起目光,永隆帝的目光格外銳利,他起身叩頭:“臣定當不負圣恩,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嗯,朕知道顧卿的忠心無二,但朝政日艱,還需顧卿和朝中諸卿勉力同心,共度時難,……” 從宮中出來的時候,顧秉謙都還在細細回味皇上的話語中含義。 這殿試讀卷怕是又要起風波了,不過顧秉謙此時已經沒有了之前會試時的忐忑不安了,他心里格外篤定。 這等獨對顧秉謙相信不會只有自己一個,否則剛才皇上就不會說要自己和朝中諸卿勉力同心了。 這諸卿是誰,總不會是內閣那幾位,不會是蕭大亨、鄭繼芝這些人吧? 心中冷冷想道,顧秉謙卻是越發輕松,皇上越是對自己倚重,日后這般日子便是好過,至于說這朝中諸卿,若是看得準形勢固然好,看不準形勢,那就需要好好掂量一下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