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三個方面都是書院從接近二十個話題方面中反復斟酌之后甄選出來的。 涉及面既敏感,也有很大操作余地。 開中法的利弊實際上在朝野內外都已經爭議了多年了,其歸根結底還是朝廷的信譽問題。 鹽商拿到的鹽引卻遲遲無法在鹽場換成鹽,而那些個通過其他一些渠道拿到鹽引的特殊商人群體卻能及時的提到大量鹽。 這種情況下開中法的固有鹽商當然再無興趣輸送糧食到九邊之地,更談不上在九邊屯墾了。 九邊沒有充足的軍糧,士卒要么逃亡,要么就干脆化兵為民,化兵為匪,其兵員空額猛增,而戰斗力急劇下降。 宣大這邊情況略好,畢竟就在京師眼皮子下邊,好歹也要給予一定保障,薊遼那邊女真人威脅日增,也要予以保障。 苦就苦在甘肅、固原、寧夏和榆林四鎮,商人日少,兵糧運輸時斷時續,士卒大量逃亡,可以說危機四伏。 也幸虧當下河套那邊的蒙古右翼三部也處于一種上層控制力銳減的衰退期,使得這四鎮勉強支撐了下來。 一旦某一天蒙古右翼三部戰斗力恢復到一定程度,重新開始寇邊,恐怕就麻煩大了。 書院就這個問題也專門成立了一個研究小組,就是圍繞著這個問題來進行相關的邸報和來自一些州府情況調查報告來進行文章撰寫,可以說這篇文章匯聚了整個書院起碼超過三十人的智慧。 前期就連齊永泰都給予了大量指導,后期官應震也是參與了進去。 在馮紫英開來,這一篇稱得上是大周版的調研文章內容詳實可信,數據豐富,論證嚴密,說服力強,是一篇水準相當高的文章。 當然這只是紙面文章,不能說其給出的建議操作性就有多強,甚至可以說現在就沒有可操作性。 畢竟要牽扯到太上皇時代的很多權力階層,要動人家的奶酪,只怕皇上現在也有心無力。 馮紫英覺得這篇文章如果遞進戶部里邊去,是絕對能夠引發一場軒然大波的。 當然也僅僅是一場風波而已,還上升不到要大動干戈的地步,閣老和戶部,乃至皇上,大家都心知肚明。 上幾份彈章,甚至找那么一兩家不開眼的角色來當個替死鬼,都有可能,但是真正背后的大鱷們,現在卻是動不得的。 對于書院來說,引發一場爭論就足夠了,對書院來說,不就是要去爭奪這個影響力么? 能在朝廷引起一場爭論,不就是影響力的體現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