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鄭崇儉和馮紫英二人穿過前院,繞道過舍。 甲舍和乙舍遙遙相對,中間隔著一個寬敞的淺坡,坡上有一塊巨大的白石。 這塊白石上部圓潤光潔,下部厚重碩大,很具觀賞性。 圍繞著白石四周零零散散的栽種著青檀、柳樹、榆樹、槐樹和柘樹。 其中一株青檀尤為粗大健碩,鶴立雞群,惹人注目。 這便是當年左都御史夏言夏公親手種下的青檀樹,青檀書院由此得名。 青檀書院的學子們在休息的時候都喜歡圍繞著這一區(qū)域散步聊天,要么繞石而行,要么倚石而論,或者就是扶樹而感。 白石青檀,相映成趣。 此時圍繞著白石青檀已經(jīng)有兩三撥人站在那里了,鄭崇儉和馮紫英出現(xiàn)在淺坡下邊時,立即引起了眾多人的矚目。 這段時間馮紫英也知道自己風頭太勁不是好事,所以在那堂教學課之后,他就一直閉門不出,極少出現(xiàn)在那些個喜歡爭論的場合,比如這里。 風頭勁需要有實力來作倚靠,在書院,實力絕非倚靠你門楣或者與山長、掌院關(guān)系的親疏,而是要靠自身的本事。 對時政的理解領(lǐng)悟固然是一方面,但對于這些無論是甲舍還是乙舍的青嫩學子們來說,絕大多數(shù)人雖然都能意識到這其中的重要性,但是畢竟限于年齡和經(jīng)歷,理解程度上都還顯得要單薄一些。 所以他們更多的爭論和顯擺的實力體現(xiàn)在了另外兩方面,經(jīng)義和詩詞歌賦。 經(jīng)義的爭論更多的是在學堂里,而在這里策論和詩詞歌賦才是炫耀和攀比的最佳舞臺。 看到幾個身材個頭明顯高出一頭的家伙負手而立,馮紫英有些疑惑,他也下意識的看了鄭崇儉一眼,“大章兄,怎么回事兒,不是甲舍的人啊?好像是西園來人啊。” 青檀書院內(nèi)部涇渭分明,西園只有寥寥二十人,極少來東園這邊。 在他們的心目中,唯一的目標就是會試殿試,如果能位列三鼎甲,那就是最大的榮譽。 至于說鄉(xiāng)試對他們來說都是過去時了,無暇顧及了。 所以對一幫還在為秋闈鄉(xiāng)試過關(guān)而努力拼搏的學弟們,他們是沒太多心思關(guān)注,頂多也就是以過來人的身份俯視。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