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馮紫英離開之后,喬應(yīng)甲又招來自家幕僚細談。 “東翁很看好此子?”捋著幾許山羊胡子,老者也在觀察著自己的東翁。 這么多年,他還很少見到自家東翁向誰推薦什么人。 青檀書院的情形他也知道一些,都察院各科道有不少人便是出自青檀書院。 東翁雖然不是出自青檀書院,但是卻和目前青檀書院山長、掌院有著很密切的往來,山長齊永泰乃是喬應(yīng)甲同科,擔(dān)任過吏部考功司郎中,掌院官應(yīng)震則比喬應(yīng)甲晚一科進士,同樣當過庶吉士,也在都察院當過御史。 照理說像馮紫英這等武勛之后是絕不合適進入青檀書院的,那里生員一般都是選擇家世貧寒清白的北地士子,便是士紳子弟都篩選苛刻,也是這幾年官應(yīng)震擔(dān)任掌院之后,才開始同意南方士子進入。 “先生可知今日我覲見皇上,皇上問及臨清民變一事,對漕運衙門此次果敢擔(dān)當勇于任事十分欣慰,也詳細問了許多細節(jié)?!眴虘?yīng)甲沉吟著道:“皇上御極以來,此次是第一次專門召見,去年我是和李三才以及工部諸人一并覲見,但此次卻是單獨問談,我有一些感覺,恐怕皇上和太上皇對臣下的要求有些不一樣啊?!? “哦?東翁何出此言?”老者也慎重起來了。 “太上皇自元熙三十五年之后召見臣工日少,一切令出內(nèi)閣六部,六科給事中封駁亦少,但六部和各省怠政情況愈多,朝廷規(guī)制運行日益疲慢,今日皇上便談到若是漕兵不果斷出兵,若是要等到山東三司上奏兵部再來議定,沒準兒亂匪便成了氣候,連東昌府甚至濟南府都打下來了。” 喬應(yīng)甲的話讓老者也是一震,連忙道:“這等事情莫不是皇上是在對東翁您和李漕總之間……” “怕也是聽到一些,只是我身為巡按,本身就是與總督并行而制,此乃定制,若是我一味聽任總督行事,豈非違背了定制不說,一旦總督獨行,何人能制?”喬應(yīng)甲緩緩道:“我也向皇上稟明了我的擔(dān)心,皇上卻有些不以為然,提到漕運事務(wù)繁雜重大,須得要精細處置,不得貽誤,……” 老者也是點頭,朝廷規(guī)制豈是能輕易改變的?但若是皇上對此等情況不滿,這又是一個難題。 “那東翁認為……” “皇上所言也有其道理,當下各地從各省到州府,對上推諉,對下拖延之風(fēng)盛行,內(nèi)閣六部與都察院空談扯皮更是不堪,便是原來剛行銳進之士現(xiàn)在也是暮氣沉沉,只怕是皇上看在眼里所以才有這般看法,……” 喬應(yīng)甲心中亦喜亦憂。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