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最少五十萬兩,飛白今日和馮唐談了,馮唐要價是先期八十萬兩,而且還要視去西北了解具體情況之后再增加四十萬到五十萬兩,其他款項按照原計劃繼續撥付,這兩筆是補發的,但這個數目太大了,兵部也不敢應承,否則戶部那邊撥付不出來,一樣是禍事。” 張懷昌的臉色也是苦澀的。 這一下午,在兵部公廨,在文淵閣,馮唐都一直在和大家伙兒爭吵。 沒辦法,誰都知道這是樁苦差事兒,去就要面對已經鬧起了兵變的西北將士,和即將兵變的西北將士,以及雖然不會兵變,但是隨時可能撂挑子的西北將士。 雖然以馮唐的威望和資歷去了之后不至于有性命之憂,但是沒有銀子,面對怒火中燒的將士們,完全可能被陷在那里成為人質,這也是馮唐咬著牙不肯松口的緣故。 既然辦不好,那還不如不去,去就要有把握才行。 “那就是沒談好?那你們打算怎么辦?”永隆帝煩躁地敲了敲御案,提高聲調:“總不能強壓著馮唐去吧?去了解決不下來,還不是朝廷的事兒?” 張懷昌沒有因為永隆帝的發火而驚慌,在都察院擔任左都御史時他就沒少面對永隆帝的怒火,現在到兵部擔任尚書,他就更不會在意了。 “總歸要談好的,無外乎就是一個討價還價罷了。”張 了。”張懷昌顯得很平靜,“馮唐也很清楚,朝廷之所以裁撤西北四鎮,那就是因為財力不足以支撐,如果真的朝廷財力豐足,又何必如此為難,做這樣的選擇?” 永隆帝死死地盯著自己這個兵部尚書,良久不語。 對這個兵部尚書,他是不太滿意的,遠不及原來的兵部尚書張景秋貼心,但是毫無疑問張懷昌和內閣更能協調好,而有內閣的支持,也能對這些武將有更大的發言權。 “張卿,西北之事不能拖,而且朕有些擔心昔日寧夏叛亂后來招安的那些叛將在其中有無作祟?龍禁尉那邊朕已經安排他們去查了,若是彼輩又在其中興風作浪,定不能輕饒!” 永隆帝丟下陰惻惻的話語,拂袖而去,張懷昌只能對著空空如也的御座行禮之后,黯然退場。 說得簡單,不能輕饒,像劉東旸、劉白川、土文秀以及許朝這些將領,當年都是叛軍中的核心人物,后來在出征沙州和哈密之戰中也曾立下了大功,怎么可能和這一次西北兵變沒有瓜葛? 前車之鑒,朝廷也很清楚西北的痼疾,但奈何財力不足,要先保薊遼和宣大,自然就只有舍棄三邊的利益了。 當初平叛之后柴恪忙不迭地卸任三邊總督回京,那還不是覺察到了那是個燙手山芋,呆上幾年,積怨日久,自然就要爆發,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你怎么應對? 別說你是三邊總督,你就是內閣首輔,沒銀子一樣沒轍。 能怎么辦?還不是只有和馮唐磨嘴皮子,另外逼一逼馮鏗,爭取讓他在發賣一策上能多弄些銀子出來,減輕朝廷壓力,也算是變相為其父多籌措些銀子。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