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馮紫英從喬應甲府上出來,已經夜色深沉了。 喬應甲留了飯。 馮紫英也不會客氣。 和齊永泰的清淡簡單飲食不同,喬應甲家里是講求食不厭精的,尤其是晚膳格外精致細膩,品味不凡。 根據馮紫英的觀察,喬應甲雖然不是那種迂腐之士,但是還是比較講求風骨的。 山西士人,家中多少都有些營生,喬應甲對飲食很講究,但是其他卻不太在意,像他的府邸情況一般,老舊大宅,妻妾也不多,一妻兩妾,比較標準的士人規范,這一點上和齊永泰一樣,堪稱典范。 這段時間都察院和刑部大出風頭,甚至早已經蓋過了當初的通倉案。 京倉案的污濁程度有甚于通倉案,而且還更不講究,上下四任京倉大使和副使,真的是一抓一個準兒。 在刑部那些老吏極富技巧的盤查拷打下,迅速就崩潰了,而且還因為通倉案的震動他們先行就統一了口徑,崩潰得更加迅速。 他們顯然低估了人性之惡,被刑部和都察院一拿下,爭先恐后的交待他人問題,甚至把先前的串供情況如數家珍和盤托出,以求自保,其結果就是竹筒倒豆子,吐了個一干二凈。 短短三天,京倉案抓獲的案犯就超過了通倉案,這也是都察院和刑部想要的結果,就要在風頭上壓倒順天府衙主導的通倉案。 《今日新聞》和《內參》上都專門出了專刊介紹京通二倉的大案偵破情況,雖然其中免不了主觀臆測,捕風捉影,添油加醋,不過這本來就是新聞報刊的特色,所以這也成了這一兩個月里京師城內外百姓茶余飯后最膾炙人口的談資。 皇上英明,朝廷有力,這都成了《今日新聞》對此案刊載的最常用詞匯了,無外乎就是要顯示朝廷法度不容侵犯,伸手必被捉,總而言之,皆大歡喜。 皆大歡喜的最大受益方還是朝廷,既整肅了法紀,又大有收獲。 尤其是在戶部國庫因為兵部淮陽鎮的組建進入實質性的籌備階段,所需花費巨大而捉襟見肘的時候,突然京通兩倉案的爆發,迎來了巨大的收益。 經過在朝堂上幾番爭論,最終定下了盡快收回兩案收繳的錢銀,補充國庫不足之需。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