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汪文言顯然是有備而來。 從馮紫英有望回京出任順天府丞開始,他便緊急行動起來,與曹煜一道開始挖掘收集吳道南的各方面情況。 從吳道南履歷經歷到其性格以及在朝中的主要靠山和黨羽,當然更包括其家族家庭情況,而其政治傾向和個人喜好也都囊括其中。 曹煜也發揮了大作用,作為《今日新聞》總編,其麾下的采編團隊規模已經膨脹到了數十人,落魄的士人,官紳子弟中不成器者,商賈市民中的游手好閑者,這三類人幾乎各占三分之一。 當然這三類人也各有側重,但前兩者在編輯中占主導地位,而最后一類則在新聞收集上占主導地位。 這個團隊也是曹煜煞費苦心才慢慢組建起來的,其中去蕪存菁,優裕的待遇和殘酷的淘汰機制,很是培養鍛煉出一批這方面的人才,連馮紫英聽了曹煜的介紹都贊不絕口,這已經有些近似于近現代的媒體雛形了。 曹煜還按照馮紫英的建議,分門別類的建立起了龐大的文檔資料庫,雖然現在看起來因為時日尚短還看不出什么,但是隨著時間推移,馮紫英相信這個文檔資料庫的重要性會與日俱增。 這種文檔資料庫中的一類就是關于朝中官員的,他們在《今日新聞》所出現和涉及的內容都會被一一標注,這樣可以輕而易舉地翻閱到以前他做過什么,說過什么,當然這是指公開的。 汪文言手中也有另外一個情報收集體系,但他的這種收集體系沒有曹煜《今日新聞》那么公開廣闊,但更隱秘和更具針對性。 “大人,吳大人這個人,我還是做過一番了解的。”汪文言很沉靜地啟口:“此人長期在禮部任職,曾任禮部右侍郎,但是因為在禮部右侍郎職位上與時任禮部左侍郎顧秉謙不睦,雙方相互攻訐,后吳道南辭職下野,四年前起復出任順天府尹。” “哦?他和顧大人關系惡劣?”馮紫英頗為詫異,顧秉謙是南直昆山人,吳道南是江西士人,總體來說都是江南士人,不過顧秉謙算是帝黨,和江南士人還是保持著距離的,但以顧秉謙的圓滑,吳道南和其都難以相處,就有些蹊蹺了。 “嗯,吳大人性子耿介,認為顧大人沒有風骨,人云亦云,尤其是阿附皇上,甚至對宮中內侍過于諂媚,他尤其看不慣,所以幾度和顧大人針鋒相對,后來導致不可收拾,索性辭職下野,……” 汪文言的介紹讓馮紫英頗覺有趣,現在這種性子剛烈寧折不彎的士人也不多見了。 阿附皇上你可以看不慣,但是要公然對抗,這就是政治不正確了,這不是公開和皇上過意不去么? 內閣閣老們、六部尚書們也一樣和皇上有分歧,甚至矛盾甚大,但是你得要掌握斗爭博弈策略啊,哪有大明其道的硬鋼的? 倒是一個有趣人物。 “不過這位吳大人看似耿介骨頭硬,但文言以為不過是表面現象,其人當時之所以選擇與顧秉謙硬鋼而下野,文言覺得也是一個政治投機,當時顧秉謙與葉方兩位閣老都有齟齬,但皇上甚為袒護顧秉謙,而當時他在禮部被顧秉謙壓制,所以索性就挑明沖突,孤注一擲,結果頗好,雖然辭職下野,但是不過區區兩年后邊在葉方二人的力薦下出任順天府尹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