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紫英,你說的這般的確讓人心動,只是未必各地都能有永平府這樣的情形啊。”鄭崇儉不無感慨,不過他還是很客觀地分析著馮紫英的介紹。 “像你說的榆關港,正巧處于遼西走廊補給終端,而且又和東蒙古地區極為靠近,以令尊有意拉攏海西女真與內喀爾喀人來抗衡察哈爾人和建州女真的方略,正好就成就了榆關港,而永平府的豐富鐵礦也不是其他府州具備的,換一個地方,豈能有如此條件?” 范景文卻不同意賀逢圣的觀點:“大章,各個地方都有不同的情形,因地制宜而已,永平府多礦又有榆關港,位置也好,所以紫英就選擇了走開礦建坊和發展商貿的路徑,如果換一個地方,必定有其他優劣,治安不好,那就強力整治,鐵腕肅清;教化不興,那就建學修院,鼓勵教育;賦稅不振,那便和劣紳斗智斗勇,……,總歸是找得到路子的。” 鄭崇儉苦笑,這個范景文說起話來倒是有條有理,但是卻把問題想得太簡單了。 不是什么人都能復制馮紫英在永平府的模式的,否則真以為那么多去府州的各科進士也沒見幾個能有顯耀的政績? 永平府這一年能取得如此成績,天時地利人和都是集齊了,當然鄭崇儉也承認馮紫英超群的能力在其中也起到了主要作用,但是若無永平府的具體環境條件,紫英也不能拿到這么漂亮的政績。 馮紫英當然也清楚范景文的想法有些理想化,但是他現在就是需要激起這幫人愿意下府州去打磨鍛煉一番的意愿,至于說在下邊去經歷種種磨難,碰得鼻青臉腫,那才是一個士人官員成長的必經過程,不經歷這些,他們也無法成長起來。 這幫同學應該是最和他觀念相近感情做好的助力了,如果能夠通過持之以恒的灌輸和轉化,讓他們接受自己的許多觀點理念,并在實踐中加以運用,那一個帶一個,必定可以取得遠勝于自己單打獨斗帶來的效果,同時還能在大周朝廷體制內聚集起一幫志同道合的同志。 “大章和克繇(范景文)所言都有一定道理,永平府的情況的確較為特殊,加之又趕上了蒙古人入侵的這種時機,我也算是趕巧了吧。”馮紫英笑了笑,“克繇所言因地制宜也是十分中肯,若是咱們到江南州府,是不是該鼓勵農桑,支持工商,到湖廣府縣,那自然就是要興修水利,拖墾荒地,到了山陜,自然就要整肅治安,儲糧賑濟,總而言之,不一而終,如何選擇,需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來做出判斷,但是我以為,無論如何這種鍛煉磨礪都是極其重要的,不必過分執著于民心政績,哪怕我們一時半會兒未必能取得效果,但只要持之以恒,定然能見到成效,……” 馮紫英委婉提醒,讓先前一干唏噓感慨的諸人都有些臉紅。 之前大家都是在艷羨馮紫英取得的成績,卻忽略了馮紫英在其中所做的事情,甚至忽略了做事的初心,所以馮紫英才提醒大家莫要忘了士人為官的本心初衷,若是大家這般在尊長面前說話,只怕又要被好生批評訓斥一番了。 “那紫英,你的意思是建議我們都主動申請去府州?”方有度直接問及最核心的問題。 “嗯,這倒不一定,若是大家覺得在現有的職位上做得很順手順心,覺得很有長進和前途,到不必立即就要去下邊兒,但是若是覺得蕭規曹隨按部就班,無甚意義,那么就可以考慮下邊去試一試,另外也需要考慮自身情況,包括家人……”馮紫英頓了一頓,“但我個人還是強烈建議大家有機會最好能趁著年輕下去到府州磨礪幾年,其其歷練收獲絕對遠超在部院里消磨。” 馮紫英說得很很鄭重,其他幾個人也都若有所思的點頭。 這不是簡單的小事,涉及到各自一輩子的前途,雖然現在他們很艷羨馮紫英的表現,但是一來這也只是一種預期,他們并不知道馮紫英可能會再升兩級出任順天府的府丞;二來他們也也要自我掂量,自己到那個位置上,能不能像馮紫英一樣做得那么好;三來有沒有那么合適的機會能供自己去一展所長。 這些都是需要慎重考慮的,豈能憑著馮紫英一席話就頭腦發熱沖動起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