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汪文言所言不無道理。 一二府有虧空,朝廷心知肚明,這種拆東墻補西墻不是什么新鮮事兒,前幾年兩浙鹽政不就出了這種情形么?但五六個大府都用這種方式來掩蓋,這就不是真心要填補虧空,而是要示威了,這明顯不合常理。 朝廷對這類情形不可能不查個明白,到時候肯定會有不少人會丟官甚至身陷囹圄,既然明知道會發生這種情況,為什么不想辦法先填補上,至少不要讓這種難看局面持續,不給朝廷體面,那就是要自尋死路了。 能在這些大府坐上知府位置的人,有哪一個又是易與之輩,論手段能耐都不會差,一二十萬兩銀子或者幾萬石糧食,要想籌措起來,無論是采取什么辦法,對他們都不是難事,否則這些情況也都不是一年兩年才能積留下來的,甚至不少還是上一任拖下來的,這么些年都糊弄過去了,怎么今年就不打算糊弄了? 雖說這是大計之年,京師城都察院里來人肯定會格外嚴格,但是三年一度,以前難道就沒有過?也沒見有多少人落馬了,為何這一次就如此這般應對? “那文言你覺得這里邊究竟出了什么問題?” 許久之后馮紫英才問道,但汪文言立即聽出了馮紫英話語里潛藏的意思,“大人也有懷疑了?” “唔,你先說說,我看看我們猜測的是否一致。”馮紫英點點頭。 “一種可能是積年拖欠太多,有人擔心拖不過去了,而且開年戶部尚書就要易人,是江南士人出任戶部尚書吧,與其等到日后被捅穿問罪下獄,比如趁著自己人出任戶部尚書,還有內閣里邊三位江南士人,加上道甫公素來親近江南士人,這是千載難逢機會,正好一并解決,也算是把這一個膿包給拔除了。” 不得不說汪文言對朝中局面看得格外清楚,鄭繼芝擔任戶部尚書肯定不會善罷甘休,但翻年之后他便會致仕,新任戶部尚書來自江南一系,加上目前內閣中江南派和偏江南的閣臣多達四人,正是解決這等難題的好時機。 趁著朝中主事大佬們江南一黨占據絕對優勢,把前些年遺留下來的問題徹底解決,避免損害到過多江南利益,這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項,但這卻會讓朝廷國庫陷入更為困難的境地,這一點內閣如何應對?永隆帝又會怎么想? “嗯,有道理,不過看文言的意思,這只是一個可能性,還有其他么?”馮紫英微笑著點頭,示意汪文言繼續。 “還有一個可能就是江南生變,因為朝廷對九邊投入太大,前期又增設登萊總督,所以也引起了江南方面的不滿,特別是在倭寇襲擾南直沿江一線之后,引起了江南民心動蕩,江南士紳受此影響很大,所以借此機會逼宮朝廷。” 汪文言斟酌著言辭,大概也是覺得這種可能性有些危言聳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