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思考了一陣,馮紫英先寫下了兩個字,讀書。 讀書是最重要的,這是這個時代唯一進入政治權力核心的根本。 像自己這樣的單個人,意圖一下子靠自身力量扭轉乾坤,那是不現(xiàn)實的,而想要利用和整合更多的資源,無論是政治資源還是經濟資源,那都要自身先壯大起來,你才有資格吸引、招攬和利用別人的資源。 資源都是相互的,從來沒有說你只索取而不付出,你要讓人家跟附驥尾,或者你想要跟附別人的驥尾,你都得要表現(xiàn)出自身的價值來。 讀書,過鄉(xiāng)試、會試關,舉人和進士資格,只有取得這兩項資格,你才可以說你具備了踏入大周政治中心舞臺的基礎,所以馮紫英哪怕明知道科考對自己的難度有多大,也要準備去搏一把。 要讀書,就得要選擇好的老師或者書院,甚至需要一個更好的學習環(huán)境,這都很重要,尤其是對自己這種本身基礎較差的。 好在自己也并非沒有優(yōu)勢,大周的科考比起前明的八股取士已經有了比較大的變化,那種純粹靠經義論述的格局已經不再,尤其是格式不再那么拘泥,而相對來說務實性的策論比重大大提升。 這也是太上皇時代就開始的一些變化,這一度讓很多讀書人不滿,但是這個變化終歸堅持下來了。 這對于自己來說是一個好的趨勢。 好歹自己前世也算是政論高手,當過多年領導秘書,辦公室副主任、主任多年,寫文章是拿手好戲,尤其是這種政論策論性的東西更是小菜一碟,當然這還需要針對大周當下的實際情況來,不過這不是大問題。 從讀書延伸,那就是要積累足夠的資源,房師座師和同年同科同鄉(xiāng),這些都是在實打實的資源,在這個世界里這些資源的作用更大,所以都需要通過各種方式來汲取和積蓄。 讀書是第一要務,但是并不是說其他事情就不能并行了。 像一些人脈和關系需要慢慢鋪設和積攢起來,甚至要利用各種機會不斷加深鞏固,比如陳敬軒和喬應甲,比如張瑾,甚至也包括賈雨村和薛峻,以及衍生出來的賈王薛三家。 自家年齡是個大問題,很多事情還不能參與,但馮紫英也已經打定主意要插手父親未來的仕途之路。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