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那知縣定睛一看,頓時駭然變色,失聲驚呼道:“彩云令。” 下一刻,知縣雙手抱拳,一揖到地,口中高呼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武松嚇了一大跳,周圍百姓更是目瞪口呆,不明就理,武松急忙伸手虛扶,道:“恩相這是……” 知縣起身,臉上帶著欣然的笑容,道:“好叫武都頭得知,此乃彩云令,見此令如見陛下,卻不知武都頭從何得來?” 武松如墮夢里,失神的道:“此乃一位自稱大理段二之人所贈。” “那就沒錯了,這的確是彩云令無疑。”知縣聞言立時心中有數,不由感慨,武松好氣運啊!竟得這位大人物青睞。 憑此令,他便是到軍中當個都指揮使都綽綽有余,卻只在我麾下當個都頭,這是何等的屈才? 大宋與大理朝廷,上至內閣首輔,下至府尹知縣,人人都有一份密卷,里面記載了各種特殊令牌、令旗、印信的樣式與代表。 而武松手中這塊令牌,卻是所有信物中排在最上面的兩塊令牌之一,其中一塊名喚“天龍令”,另一塊就是武松手中的“彩云令”。 這兩塊令牌,卻是趙煦與高鵬友誼的象征,為兩人交換互贈而來,各有十塊,天龍令乃是高鵬以段譽的名義贈予趙煦,彩云令則是趙煦贈予高鵬及大理皇室。 這令牌既代表了他們本人,也代表了對方,總結為四個字就是——如朕親臨,任何人見了令牌,如見兩國國君。 武松小心翼翼的問道:“敢問恩相,這彩云令究竟是何來歷?” 知縣笑問道:“武都頭可知大理別稱?” “彩云之南。”武松一口答出。 “正是彩云之南,這彩云令,乃是我大宋皇帝陛下,為表與大理永世為盟的友誼,贈予大理皇室,而事實上,這其實是陛下贈予大理鎮南王之物。” “當然,大理同樣也有一面令牌贈予陛下,名喚天龍令,與這彩云令同效,見令牌,如見兩國國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