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首戰的正面硬剛之后,接下來的日子宋遼雙方不再擺開陣勢,面對面的列陣而戰,而是開始拼計謀與指揮水平。 各種奇謀妙計層出不窮,各種出人意料的戰法讓趙煦大開眼界,宋遼雙方都是派出小股部隊交手,互有勝負,卻很少再出現大規模的對戰。 此刻便進入了對耗階段,耗兵力、耗糧草、耗后勤運輸、耗國力經濟、甚至耗戰斗意志。 兵力上,大宋占優,糧草雙方都十分充足,后勤保障則是遼國占優,遼國境內大多是平原地形,且遼國馬匹充足,運輸十分給力。 大宋地形相對復雜,山高林密,對運輸不利,但大宋人多,倒也勉強能跟上。 經濟上更不用說,大宋在高太后的休養生息下,國庫充盈,很是積攢了點家底,遼國則相對貧瘠,要不他們也不會老想打下大宋了。 最后,對持久戰影響最大的戰斗意志,大宋則是全面處于下風,交戰兩個月以來,大宋將士可謂身心俱疲。 畢竟已經多年沒有動武,如此高強度的戰斗,腦子里那根弦一直緊繃著,這對大宋將士來說,的確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遼軍卻不同,他們時常保持著一定強度的戰斗,與東北的女真人打,與基輔羅斯(古俄羅斯)的留里克王朝打、與西州回鶻打……故而對于戰斗,契丹人已經十分習慣。 不過在這兩個月的持續作戰中,宋軍將士也得到了極大的鍛煉,他們身上那羸弱的氣質漸漸發生了改變,變得開始有了鐵血氣息。 或許是已經麻木,經過兩個月的作戰,他們再上戰場時,已經不會再恐懼,很多人都懂得了越怕死就越容易死的道理。 無論戰斗形勢如何,他們都能夠不打折扣的執行將領的命令,很少會再發生一旦戰事不利,就很容易產生混亂的情況。 總之,宋軍將士,在向真正的能戰之軍蛻變。 大宋武林豪杰們倒是一直堅持了下來,因為他們畢竟無須與遼軍正面作戰,他們刺探刺探情報,散入林中清剿清剿遼軍斥候,晚上搞搞夜襲,殺一波就走什么的,精神壓力倒是不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