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兩年后,即康熙十二年春,鎮守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疏請歸老遼東,康熙乘勢作出了令其移藩的決定。 而后,又對鎮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的撤藩要求也依例照準,在形勢的逼迫下,吳三桂也假惺惺地上書朝廷,請求撤藩,實則希冀朝廷慰留他。 對于吳三桂的真實意圖,康熙非常清楚,他認為,吳三桂和朝廷對立已久,“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及今先發,猶可制也”。 于是力排眾議,毅然決定允其撤藩,還派專使至滇,雷厲風行地處理撤藩事宜。 十一月,吳三桂誅殺云南巡撫朱國治,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提出“興明討虜”,起兵造反。 由于吳三桂專制滇中十四年,在反叛之初,叛軍乘銳連下貴州全省、湖南的衡州。 福建靖南王、廣東平南王二藩和吳三桂在各地的黨羽如四川之鄭蛟麟、譚弘、吳之茂,廣西之羅森、孫延齡,陜西之王輔臣,河北之蔡祿等也先后揭起叛旗,紛紛響應。 而與此同時,蒙古準噶爾部、西藏達癩喇嘛、羅剎國亦相繼起兵攻伐清廷,一時之間,天下狼煙四起,清廷被多路圍攻,節節敗退。 而天地會在兩年前陳近南帶回兩大寶藏后,勢力急速發展,如今可戰之兵已超過六十萬,火槍火炮無數,戰船則是全部裝上了蒸汽機與螺旋槳的特殊戰船。 大戰開啟,陳近南自任大軍統帥,而高鵬則被任命為總軍師及先鋒大元帥,在一個恰當的時機介入了戰爭。 高鵬率先以先進戰船為主力,以陳近南麾下臺灣水師大將林興珠為帥,直撲遼東雅克薩城,攻伐羅剎國。 同時親自從王屋山出兵,率黃土堂、青木堂共計五萬大軍直攻京城,一路可謂勢如破竹,擋著披靡。 高鵬的拿破侖炮與燧發火槍紙殼彈基本上碾壓滿清韃子的落后火器,許多時候都處于我能打你,你卻打不到我,你打我一槍,我已經打你五槍的尷尬境地。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