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王屋山四面如削,形若王者車蓋,以此得名,主峰之巔有一石壇,據說為軒轅黃帝祭天之所。 有史記載:“黃帝于此告天,遂感九天玄女、西王母降授《九鼎神丹經》《陰符策》,遂乃克伏蚩尤之黨,自此天壇之始也”。 故而王屋山又稱天壇山,主峰之東有日精峰,西有月華峰,天壇以北還有個王母洞。 山上蒼松翠柏,山景清幽,王屋山于道書中稱“清虛小洞天”,天下三十六洞天中名列第一,相傳為黃帝會王母之處。 王屋派人眾聚居于王母洞及附近各洞之中,冬暖夏涼,勝于屋宇,而他們占據的山洞尚不過十之一二,山中適宜住人的山洞不知凡幾,高鵬欣喜無邊。 這里的條件果然是一等一的好,除了山勢過于巍峨,大批人馬運送物資上下不便外,其他條件基本不在釣魚島之下,無須為居所費心,他們發展起來可省卻不少功夫。 當日,天地會青木堂便在王母洞中大開香堂,接納王屋派諸人入會,眾人拜過香主,便都是高鵬麾下部屬了。 這個勢力與這塊地盤是高鵬自己憑本事拿下來的,即便是負責天地會河南事務的黃土堂也說不出什么,況且高鵬還是副總舵主,行總舵主之職,身份本就比黃土堂香主姚必達高。 各堂香主只有聽命行事的份,哪里會有什么意見? 辦妥此事后,高鵬立馬派人分別往福建總舵,河南黃土堂分舵送去密函,知會陳近南與姚必達此事的同時,調派人手物資到王屋山設立分舵,建造作坊。 在王屋山盤桓幾日后,高鵬帶著徐天川等人告辭離開,在離開前,重點吩咐了司徒伯雷與司徒鶴父子,令他們放棄綁架吳應熊,逼吳三桂造反的餿主意,司徒父子倆自然聽命。 只要他們不去京城綁架吳應熊,自然也不會遇上韋小寶一行,如今韋小寶可跟天地會沒什么關系,自己也明言大事上各憑本事,若他們仍如原劇中那般行事,韋小寶定不會輕易對他們手下留情。 而王屋派如今可是自己麾下的力量,怎能如此毫無意義的消耗?還不如留在王屋山協助發展分舵呢!畢竟他們對王屋山地形比較熟悉,可以起到巨大作用。 安排好王屋山之事,高鵬徑往登封而去,他當初雖口中說無須韋小寶為他做任何事,可事實上他擁有著先知先覺的優勢,無論韋小寶幫不幫他,他都能事事在前,占據先機。 而韋小寶本身就是高鵬判斷一些事件的基本依據,他出現在哪里,哪里發生的劇情立馬便浮現在高鵬腦海,韋小寶的存在本身,就是他的一支風向標,已經幫了他最大的忙。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