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其本身便是一件頗為出眾的靈物之余,雷俊通過真一法壇祭煉,仔細揣摩下,洞察其中更多奧妙。 在雷俊意識中,視野里仿佛出現(xiàn)一片曼妙殿宇,高立云端之上。 向下延伸出來的階梯,仿佛一條有形的通天之路。 路上道道階梯,人影綽綽,但并沒有移動向上攀登。 所有人影,都立在自身所處的階梯上,然后向上方天宮叩拜。 遠遠望去,天宮中似也有人影顯露。 整體看上去森然有序。 雷俊見狀,則暗自皺眉。 昔日天宮遺寶么? 不過,景象只是虛幻,真實處還不如那裂成兩半的天宮章表。 對于人間道國來說,或許有重要用處。 其中道理意境,涉及天宮法度的組成部分,牽扯到授箓法職之事。 不過對于雷俊這樣的修士而言,其價值便主要在于這初陽玉章本身。 難以成為進一步搜撿人間道國中人的線索。 或可用來做釣餌引對方上鉤,但傅東森等人當前太過低調(diào)謹慎,輕易不再冒頭。 晚些時候再看看,真要說的話,這靈物對另一個人,作用可能更大……雷俊若有所思。 他置身暗處,先留神當下的南荒。 不過,接下來局勢比先前安定些許。 上官云博、葉默融聯(lián)手探查酌青山下九黎黑霧,終于同九黎高手發(fā)生正面碰撞。 有蕩寇金戈在手,上官云博二人相互配合掩護,最終全身而退。 雖然沒能殺傷那個九黎高手,但上官云博二人對九黎黑霧和地海裂縫,掌握了更多相關(guān)情報。 九黎方面,沒有更進一步擴張。 雙方一時間,重新陷入對峙,更多是彼此試探。 而傅東森在紫茶嶺驚鴻一現(xiàn)后,便再次失去蹤影。 人間道國中人,不敢再輕易露面。 嘉盛上人、宗措上人等西域佛門高手,一直盯著他們。 白蓮宗和血河派,亦同樣隱遁。 “重云無需擔心,為師留在南荒,有益無害。”元墨白私下里交待雷俊:“這段日子,隨著同九黎接觸,為師有些旁的心得,正慢慢積累。” 雷俊言道:“弟子既已決定回山,不如將天師印給您留下,如有異變,連天師劍都可以第一時間送過來。” 元墨白:“不必如此,本派基業(yè)為重,如果可以,天師三寶皆不出山為宜。” 他略微頓了頓后,面上笑容淡了幾分,轉(zhuǎn)為嚴肅:“人間道國欲要成事,僅憑黃天宗壇,怕是不夠的。” 雷俊贊同地點點頭。 如果說早先掌握的信息還少,那現(xiàn)在打交道多了,元墨白和他對人間道國的了解都深入了許多。 不論是先前東海上已毀的那座宗壇,還是如今在川西的新黃天宗壇,相較于人間道國的宏圖偉愿而言,都顯得基礎(chǔ)單薄。 尤其現(xiàn)在黃天道暗弱,人丁稀薄。 而傅東森、容光塵等人的意圖,歸根結(jié)底,都建立在上古符箓派傳承的基礎(chǔ)上。 那么,他們注定無法完全撇開如今的道家符箓派。 黃天宗壇靠不住,什么靠得住? 毋庸置疑,龍虎祖庭,萬法宗壇! 退而求其次者不是黃天宗壇。 而是真一法壇。 換言之,天師印。 只可惜,不論有多少猜測都好,目前于外界可以確定的信息是,天師印始終失傳,多年不曾出現(xiàn)。 當年在龍虎山附近驚鴻一現(xiàn)時,或許是人間道國最好的機會。 可惜寶印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叫他們措手不及。 偷襲李清風的人,被許元貞一路追擊,遠離了龍虎山。 自此,天師印便再無消息,令傅東森等人扼腕。 之后李外之戰(zhàn)時再謀天師袍,乃次一等選擇。 “師父所言極是,弟子會多加留神。”雷俊于是辭別元墨白,暗中返回山門祖庭。 唐曉棠聽雷俊提起此行經(jīng)歷,樂不可支:“那群西域番僧,真是活該啊!” 雷俊:“大和尚們欠缺一些運氣。” 唐曉棠斜睨他:“被你吸光了,可不就欠缺了。” 雷俊連連搖頭:“以佛門的說法論,皆是因果。” 唐曉棠嗤之以鼻:“我是不確定他們具體打什么鬼主意,但反正不是好鳥!” 她思維跳躍得厲害,忽然起身繞著雷俊轉(zhuǎn)了幾圈。 雷俊:“小師姐?” 唐曉棠疑惑:“好像,有哪點不對勁……” “小師姐感應敏銳,佩服。”雷俊轉(zhuǎn)而問道:“小師姐,關(guān)于大師姐的自然悟性,你怎么看?” 唐曉棠:“之前說過的,好當然是好,但也不是獨一無二。” 雷俊頷首:“悟性有清靜之上的自然,根骨亦有仙體之上的道體,只是如今僅見于古籍,近乎傳說,故而世間大多數(shù)人少有知曉和議論。” 唐曉棠看著雷俊,忽然笑道:“你是一路后天提升上來的,自然知道這世上有些事雖稀罕,但并非完全不可能,如果你的根骨再進一步,成就道體,你以為是怎生模樣?” “太極。” 雷俊平靜答道。 他之前專門仔細研究過相關(guān)古籍。 相應地,他也研究過唐曉棠那邊。 雖然沒有先例,但雷俊如今通過自身修行對天地的體悟,大致可以摸索出一些脈絡。 唐曉棠的純陽仙體如果也進一步提升,多半不是和他一樣的太極道體,不是陰陽和合的路數(shù)。 更大的可能是…… “太初。”唐曉棠自己道出答案。 正如雷俊所猜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