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雷俊盤膝,仰頭上望,寧靜沉思。 道家符箓派六重天道印境界,內部并不再細分層次。 從五重天道宮,到六重天道印,這個階段本質上便是對先前自身所學的整體總結歸納。 而最終進一步沖擊七重天境界,則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凝練,奠定基礎。 如果成功修成七重天,則一身所學再整體融會貫通進一步升華蛻變。 這個總結歸納的過程,自身修習的道統章經,是根本與基石。 雷俊眼下已經完成歸納凝練。 然后在根系和基石的基礎上,本命三術三法,便是進一步拓展的主干或者說梁柱。 而其他所學,則為枝葉或者說磚瓦。 雷俊的本命第一術天將符和本命第二術風雷符,當前也都已經全部總結歸納完成,一起凝練入道印內。 整體都很順利。 現在則是第三術陰五雷正法符。 這是雷俊自創法術,但凝練難度并不高于前兩術。 雷俊現下沉思,是關于未來。 已經清靜層次悟性的他,于修道一途,舉一反三見微知著。 雖然人還在六重天境界,但一些前路對他而言,迷霧已散。 如果他將來能成功突破到道家符箓派七重天通天之境,屆時便可選擇修習自己的第一神通。 而與此同時,他本命三術三法同樣將迎來新一次升華蛻變。 陰五雷正法符的未來,將是……陰雷龍。 當然,不是立刻就能同天師府千錘百煉多年傳承的陽雷龍相提并論。 但未來經過雷俊不斷繼續改良和去蕪存菁,他有信心陰雷龍終將與陽雷龍并立。 一如陰五雷正法符如今同天師府原本的五雷正法符那般。 不過雷俊現在有些別的思路。 他還沒有選定自己的第一神通。 如今天師印重光,雷法天書法箓重歸天師府門墻下,雷俊如果愿意,他上三天時第一神通自可選擇九天雷祖法象也就是陽雷龍。 但雷俊對命功人書法箓同樣有興趣。 有道是貪多嚼不爛,沒必要太貪心。 不過隨著悟性提高到清靜層次,雷俊此前許多停留在紙面的構想,有了實際落地的可能。 他仰望上方五色五行的符陣,微微頷首。 這座符陣,仍然不上升凝練入道印內。 而是有一座全新的符陣出現,同陰五雷正法符陣相對應。 五雷五行化生間,妙道自顯。 正是天師府嫡傳的五雷正法符,或可稱陽五雷正法。 此符法并非雷俊本命符,但他自然通曉這有天師符法之稱的龍虎山第一符,且有不俗造詣。 在雷俊的控制下,道理意境相通,但又有諸多截然不同之處的兩座符陣,上下相合,兩兩相印。 再然后,雷俊身上開始出現九彩光輝。 正是引自天師袍的混洞九光。 混洞九光加身的同時,雷俊面前開始浮現一個似復雜又似簡單的符箓,正是龍虎法箓。 雷俊一邊參研龍虎法箓,一邊合煉兩座五雷五行符陣,令雙方正反結合。 都是他爛熟于胸的法術,眼下雖然符陣雷光皆閃爍,但并沒有出現多么激烈對抗的景象,充其量是暫時不得合一。 不過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兩座符陣的雷光,漸漸開始歸于平穩,不再連連閃爍。 倒是有震撼的雷聲,仿佛在遠近各處連環響起,不絕于耳。 雷俊盤膝打坐,神態安然,雙目閉合。 他宛若入睡。 而頭頂上方兩大符陣的合煉,穩步推進。 半空中懸浮的道印,熠熠生輝。 心神沉浸與修行中,則不覺時光流逝飛快。 到雷俊現在的修為境界,如常人般的睡眠早已不需要,修行時吐納調息便自然調養身心。 接下來的日子中,雷俊白天去敕書閣當值,余下時間專心于自身修行。 外間的一些消息,雷俊也有耳聞。 南荒那邊波瀾終于略微平息。 而北疆大黑山一帶,沒有更多動靜。 倒是江州林族方面,也相對安靜,林徹回歸并未立即掀起大風浪。 雷俊立于龍虎山上,朝江州所在的西北方望去,陷入沉思。 ………… 江州林族祖地,當下氣氛外松內緊。 族主林徹歸來。 此前大出風頭的林宇維偃旗息鼓。 林徹并未難為以林宇維為代表的林族旁支,反而頗多安撫,更對林宇維擊殺李正玄于大江上予以嘉獎乃至重用,倒是林宇維這段日子來,深居簡出,頗為低調。 林族內部沒有鬧出大亂子,但很多人心中仍繃緊一根弦。 倒有不少人猜測,林徹會否通過豎立外敵的方式,重新整合整個林族內外。 但林徹回江州也有些時日,并無更多動作。 這叫不少人心中又開始泛起嘀咕,叫江州氣氛微妙。 祖地內,林徹所居主宅內。 這位江州林族當代族主,此刻立在桌案前,提筆疾書。 紙張上文字極小極密,但仍給人錯落有致之感。 林徹寫了片刻后停下,擱筆一旁,抬頭看去。 一個青年儒生,這時正好來到門外。 見林徹看他,青年儒生忙行禮:“父親。” 來者是林徹親子林朗。 他輕聲稟報道:“父親,青州來人了。” 林徹:“葉紅楨?” 林朗:“是。” 林徹頷首:“帶他到后堂。” 說罷,他輕咳幾聲。 林朗面露關心之色:“父親,您的身體……” “比先前已經好很多了。”林徹搖頭。 林朗聞言便舒一口氣。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