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七百二十四章 我來了,我看到了,我做到了-《逆水行周》


    第(1/3)頁

    宇文溫要上繩梯看石刻,被左右勸住,同樣有些驚訝的楊濟(jì)趕緊讓人來拓印石刻。

    單于,是匈奴君主的尊號,一如現(xiàn)在的“可汗”,大家很快想到僅就石刻提到的稱呼,證明這是漢時留下的文字。

    這里是磧北,又沒有什么佛像或者雕像,不太可能有什么人閑來無事在此刻什么字,那么...

    折騰了一會,軍吏將石刻拓印下來,宇文溫和幾人圍著拓文仔細(xì)研究。

    這塊石刻,歷經(jīng)日曬雨淋,字跡有些模糊,不過還是能辨認(rèn)出筆畫,一名參軍念著:

    “惟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漢元舅...曰車騎將軍...竇憲...”

    聲音戛然而止,那參軍有些遲疑,見天子盯著自己,趕緊念下去:

    “暨南單于、東胡...烏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長之群,驍騎三....萬...”

    “遂逾涿...邪,跨...安...侯,乘燕然...”那參軍念到這里,額頭上滲出汗珠,“躡冒頓...之區(qū)落,焚老...上之龍庭...”

    他沒念下去,而是滿頭大汗的向宇文溫稟報:“陛下!這是.....這是后漢班固的《燕然山銘》啊!”

    怕天子不信,他解釋道:“陛下,《燕然山銘》,在《后漢書·竇憲傳》中有記載,下官看過,印象很深,雖然拓文部分字跡模糊不清,但總體而言,錯不了。”

    “所以,這就是班固的《燕然山銘》啊!這里,就是勒石燕然之處!”

    “啊?什..什么?”宇文溫腦子有些亂,看著那參軍,有些迷茫,楊濟(jì)則如同看見鬼一般,看看拓文,又抬頭看看那石刻。

    后漢永元元年,外戚竇憲率軍北伐匈奴(北匈奴),有南匈奴、東胡烏桓、西戎氐羌派兵助戰(zhàn)。

    史書記載,竇憲大敗北匈奴之后,在燕然山南麓勒石記功,由隨軍出征的中護(hù)軍班固撰文,宣揚(yáng)這場大戰(zhàn)的戰(zhàn)績與朝廷的德威。

    從此以后,“燕然勒功”(勒石燕然)作為建立或成就功勛的典故。

    那么,班固所撰《燕然山銘》,不就應(yīng)該在燕然山也就是如今的于都斤山么?怎么在這里?

    在這不起眼的山丘上?

    于都斤山離這里有四百多里遠(yuǎn),這里和于都斤山山脈完全沒關(guān)系,是不是搞錯了?

    還是史書記錯了?

    楊濟(jì)心中震驚不已,宇文溫更加震驚,然而他不是震驚自己碰到了燕然勒石的真跡,而是震驚居然有人敢這么明目張膽阿諛諂上。

    奸臣不用抓,自己就跳出來了!

    哪個混蛋在這里現(xiàn)做一套《燕然山銘》,討我歡心?

    誰那么大膽,敢騙我?活膩了?!

    宇文溫越想越惱火,正要發(fā)作,卻見楊濟(jì)欣喜若狂:“陛下!這恐怕就是燕然勒石之處!”

    聽得對方這么說,宇文溫腦子里冒出“沒想到你楊濟(jì)居然是這樣的人”念頭,還沒來得及發(fā)飆,卻聽楊濟(jì)分析起來。

    按照史書記載竇憲的北伐路線,以及與北匈奴交戰(zhàn)的情況,楊濟(jì)認(rèn)為如今這里屬于當(dāng)時漢軍行軍的路線上,因?yàn)楦]憲率軍出擊的邊塞,是高闕塞和雞鹿塞。

    高闕塞,位于河套外沿、五原地區(qū)陰山山脈缺口,漢軍出塞后往西北方向行進(jìn),橫跨大磧進(jìn)入磧北,這正是中原地區(qū)與磧北地區(qū)交通最常用的通道(入塞三道)之一。

    而現(xiàn)在,御駕所在地區(qū),就在這條通道上。

    決戰(zhàn)是在稽落山,但竇憲沒有在戰(zhàn)場勒石記功,卻選擇在回程路上刻《燕然山銘》,原因何在?

    是戰(zhàn)場周邊沒有合適的地方刻字?

    楊濟(jì)認(rèn)為不太可能,他覺得當(dāng)時決戰(zhàn)后,竇憲還率軍進(jìn)行了“收尾”,等塵埃落定、大功告成,才在燕然山勒石記功。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寿光市| 特克斯县| 潢川县| 宜黄县| 灵宝市| 安图县| 特克斯县| 仁化县| 阿克| 义乌市| 定结县| 吉水县| 彩票| 轮台县| 定安县| 巩留县| 绍兴市| 柘荣县| 监利县| 探索| 汤原县| 临泉县| 静宁县| 扶余县| 梅州市| 成安县| 天台县| 永春县| 峨边| 邢台县| 杭锦后旗| 铁力市| 青冈县| 门源| 稻城县| 临湘市| 云霄县| 萝北县| 敖汉旗| 四平市| 三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