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章 恐懼-《逆水行周》
第(2/3)頁
戰國時代,秦國商鞅變法,強調重農抑商,讓國民除了耕田就只關注打仗,想要出人頭地,就得靠戰功來換,而要打仗,就得有充足的糧食。
然而“商”的發展,會干擾到秦國的耕戰大計,影響糧食產出,影響軍民立軍功改變命運的決心,所以必須抑制。
極度強調耕戰的秦國笑到最后,雖然秦歷二世而亡,但重農抑商的政策、政治觀點,為歷代統治者所沿用。
宇文溫認為,重農抑商的政策,在“古代”是合適的,因為生產力低下,糧食問題很突出,而且這政策能以較低成本維持朝廷對廣大疆域的統治。
但是,時代不一樣了,蒸汽機出現,生產力快速增強,已經接近脫胎換骨的臨界點。
農業依舊是重中之重,但這種時候再強調抑商、賤商,就是不合時宜。
生產力的高速發展,讓農和商不再是此消彼長的對立關系,沒必要二選一,應該是“全都要”。
重農重商(以實業為主的工商業),兩條腿走路,社會發展才會繼續加速,這點,宇文溫不信如今的朝廷要員看不出來。
那么,為何宇文理的提案會陷入“拉鋸戰”呢?
宇文溫認為,這是因為恐懼。
人對未知事物,總會有本能的恐懼,所以官員們對于取消“抑商”、“賤商”,商賈大翻身后形成的未知局勢,本能的產生恐懼,然后就是下意識的排斥。
他們無法面對工商業大興后,四書五經上的知識再無法有效治理國家的可能;他們無法面對商賈變成良民后,各種光明正大炫富的排場讓自己相形見絀的可能。
基于對于未知或前途可能一片昏暗的恐懼,讓官員們本能拒絕宇文理的提案,他們不想讓商賈從“牢籠”里出來。
讓商賈變成平民(地位上),那就意味著商賈有光明正大步入仕途的機會(非科舉途徑),而相比富商,尋常官員如何有財力在疏通人脈的競爭中戰勝對方?
大部分官員都是聰明人,都知道國家離不開工商業,也知道按照現在的情況,工商業大發展利大于弊,但涉及到自身利益,誰都不糊涂。
朝廷可以不抑商(不抑制民間工商業),卻不能不“賤商”(繼續讓商賈在地位上處于卑賤狀態),如此一來,才是官僚們眼中的兩全之策。
然而,不在法律上廢除對商賈的歧視性規定,不在立法上保證商賈的正當權益,無法確保商賈產業、財富不被人隨意收取,若連這點面子功夫都做不好,如何能讓工商業者們安心?
宇文溫能想到,若商賈們對未來不看好,那么他們賺來的錢,更傾向于用來購買土地,為日后“轉行”當地主做鋪墊。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宾川县|
扎兰屯市|
新竹县|
兰溪市|
松原市|
宝清县|
谢通门县|
泗水县|
苏州市|
都匀市|
上饶县|
阿拉善右旗|
龙井市|
大化|
威远县|
怀远县|
武义县|
元谋县|
连云港市|
民乐县|
镇平县|
观塘区|
白河县|
西乌珠穆沁旗|
潞西市|
泾川县|
收藏|
上饶县|
铜鼓县|
仁布县|
宣化县|
衢州市|
福鼎市|
洛川县|
南皮县|
庄河市|
安福县|
搜索|
太和县|
安吉县|
吉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