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八章 危言聳聽?-《逆水行周》
第(1/3)頁
政事堂,上至天子,下至參政,都在看平章杞王宇文理主持的推演,推演的內容,是三個要素的賽跑。
三要素是什么?
人口,耕地面積,糧食產量。
宇文理組織學者,根據有司提供的人口耕地面積糧食產量數字,對其增長速度進行計算,以年作為時間單位,看看這三位參賽選手誰跑得最快。
耕地面積及其增長速度,以明德元年至去年的統計數據進行計算,算出個平均值,糧食產量及增長速度的計算同理。
人口增加的速度,計算起來比較麻煩,每年都會有新生兒降生,也會有人因為各種原因去世,兩者之差,可以算作增長率。
而去世的人之中,又包含壽終正寢(老死)病死未成年(以十五歲計,因為十五歲可以上戰場)夭折。
自古以來,幼兒夭折率都很高,不僅平民百姓,王公貴族家也是如此,但大家都知道夭折率很高,卻不知道具體有多高,因為太難統計出一個精確的數字。
宇文理組織的學者,根據周國立國以來的歷年數據,刨除戰爭大災年景,初步計算出每年平均的人口增長率(無天災人禍的太平時節),而計算結果可以以一句話概括:
隔代,人口翻一倍。
一代人時間以二十年計,隔代算作四十年,即天下太平時,每四十年人口翻一倍。
坐在御座上的宇文溫心算了一下,一百二十年時間,可以累翻三倍,唐初天下戶數兩百萬戶,一百二十多年后天寶年間變成一千三百余萬戶,再考慮隱戶,大概符合這個規律。
而面前講臺上,宇文理讓學者們用圖形表示的計算結果(年為單位),向與會人員展示了人口耕地糧食這三位選手的賽況。
從明年算起,大概過了三十年不到四十年時間,天下戶數預計會達到兩千萬,也就是一億人。
那時,人口數已經明顯超過耕地面積總數和糧食產量。
這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即便考慮到新增耕地帶來的糧食產量,僅靠中原土地上的糧食產出,養不活那么多人。
這種情況不會突然發生的,而是漸漸凸顯。
首先,會有許多人無地可種,那就意味著這些人沒有多少收入,不要說養活家人,甚至連自己都可能吃不飽。
其次,人多糧少,一旦出現天災導致糧食產量波動,必然出現饑荒,而朝廷未必有足夠存糧賑災。
第三,人多地少,供大于求,人力就變得賤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原市|
察雅县|
郁南县|
敦化市|
广灵县|
麻栗坡县|
海盐县|
太白县|
大足县|
浮梁县|
小金县|
泗洪县|
台中市|
惠安县|
镇宁|
东至县|
佛冈县|
佛学|
湖口县|
定远县|
当阳市|
灌云县|
日照市|
陆良县|
米林县|
尉犁县|
九龙城区|
石嘴山市|
图木舒克市|
永新县|
乌拉特中旗|
五大连池市|
泰兴市|
巴青县|
昌邑市|
德清县|
苍南县|
酉阳|
琼海市|
阳春市|
潞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