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六章 鍛煉(續)-《逆水行周》
第(3/3)頁
軍校教員在進行戰例分析時,就向學生們分析過,為何鄂國公能以區區數千兵在南中輾轉千里卻不失銳氣:只是路過,而不是沿途攻城拔寨。
南中爨氏實力雄厚,但各部之間矛盾頗多,面對外來之敵——周軍,雖然心中警惕,卻未必愿意全力以赴。
道理很簡單,一旦某個部落和周軍拼得兩敗俱傷,那么戰后自己就很容易被其他部落吞并,所以各部酋帥的態度實際分為兩面:
明面上喊打喊殺,暗地里卻是對周軍‘目送出境’,只要周軍不進攻他們的寨子,他們就不會主動或者全力出擊。
而周軍巧妙利用了這樣的心理,在南中地區轉戰千里,基本上只要沿途部族不攔路,也就不過多糾纏,除非為了補給,否則不會強攻什么寨子。
于是,鄂國公領著數千精銳,就在南中腹地轉來轉去未逢敵手,徑直往爨氏老巢而去,一戰破敵,生擒敵酋。
一如數百精騎突入萬軍之中,避開大陣徑直往敵方中軍而去,在對方還沒反應過來之前,就把敵軍主帥擊殺或者生擒。
這樣的戰例,讓蘇定方每次琢磨都覺得熱血沸騰,他暗暗發誓,自己有朝一日,也要如同鄂國公一般,無論在什么地形的戰場上都能打勝仗。
打仗,必須動腦子,不能一味蠻干,這就是蘇定方的心得,那么,既然在南中“實習”,他就要認真觀察當地形勢,一旦將來自己有機會在南中作戰,那就用得上了。
眼下,他就在琢磨葉榆池周邊地區的諸詔,亦或是“六詔”。
葉榆池周邊,生活著許多蠻部,這些蠻部自稱“某某詔”,其中的“詔”,是蠻語“部族”的意思。
弱肉強食,是世間的生存法則,在這南中的崇山峻嶺之中,大小部落相互攻伐、兼并,諸詔也不例外,經過多年的腥風血雨,如今諸詔數量漸漸減少,形成幾個實力較強的“詔”。
是為:蒙巂詔、越析詔、浪穹詔、邆賧詔、施浪詔、蒙舍詔這六詔。
當然,這六詔還管著幾個依附的小詔,但將其吞并是遲早的事。
朝廷平定南中,至今已有十八年,開發、經營南中,也有將近十八年,為了防止南中大族爨氏死灰復燃,為了壓制諸蠻,朝廷借助六詔的力量,以其為鷹犬,彈壓地方。
這種做法,實際上有養虎為患的風險,因為啃食年老猛獸長大的幼獸,很大概率變成更兇猛的猛獸。
政事堂諸公,難道沒有意識到這個風險么?
蘇定方如是想,他根據這大半年在南中的耳聞目睹,以及各種經歷,琢磨出朝廷在南中的布局非常有意思:朝廷與其說是在防爨氏,不如說是在防六詔。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佛冈县|
桂林市|
纳雍县|
山西省|
涿州市|
渭南市|
蒙阴县|
旌德县|
高邮市|
永宁县|
图们市|
鄂州市|
清水河县|
东莞市|
砀山县|
通州市|
德昌县|
哈尔滨市|
兴义市|
定州市|
松桃|
松桃|
曲靖市|
孟连|
溧阳市|
菏泽市|
旺苍县|
波密县|
饶平县|
肇东市|
惠来县|
万荣县|
永丰县|
金乡县|
东莞市|
林州市|
永修县|
金华市|
新密市|
福鼎市|
和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