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一章 因果報應-《逆水行周》
第(1/3)頁
臨近中午,相州州學圖書館閱覽室內座無虛席,年齡各異的讀者們正安靜的看書,閱覽室里除了翻書時的沙沙聲,還有偶爾出現的咳嗽聲,幾乎沒有別的聲音。
閱覽室一角,微服出宮的宇文溫正在看書,書名《神滅論》。
這本書的書名很霸氣,是一部驚世駭俗的著作,作者范縝,為蕭齊、蕭梁時期人。
范縝在這本著作里,對“神不滅”的說法進行駁斥,用的還是一套完整的理論來論述“神滅”,可以說此人是南北朝時期的無神論者。
范縝不僅認為“神不滅”是謬論,還認為佛教的因果報應說是無稽之談,對當時朝廷(主要是南朝蕭梁)上下以及世家大族沉迷佛教進行抨擊,認為梁國佞佛必然會禍國殃民。
簡而言之,范縝對佛教的那一套不以為然,認為所謂佛祖根本就是假的,從年輕時起就不斷和佛門信徒辯論,是有名的反佛者。
范縝向來就有反佛言論,隨后將自己的理論匯總,于是有了《神滅論》。
此書一出,朝野嘩然,不要說崇佛幾近走火入魔的梁帝蕭衍極度不快,達官顯貴還有世家子弟都對這位的“奇談怪論”大加批判。
待得確定范縝沒有瘋,梁帝蕭衍特地為此頒發《敕答臣下神滅論》,有高僧將其傳抄,讓王公朝貴傳閱。
那高僧又作《與王公朝貴書》,細數范縝在書中對佛祖大不敬的言論,于是激起有識之士的“義憤”,許多顯貴運起響應,又有當世文學家著文反駁,口誅筆伐,要把《神滅論》批得不名一文。
范縝對此毫不示弱,遂將《神滅論》改寫成賓主問答體,共設三十一個問答,同時沉著應戰,和無數佛門信徒論戰,最后誰也辯不倒他。
許多人都勸范縝,說他本來就和皇帝(蕭衍)有舊,若能“知錯就改”,皇帝會很高興,然后前途一片光明。
范縝對此不以為然,他認為佞佛禍國殃民,認為佛家的因果報應就是扯談,自己何錯之有。
代價就是仕途止步,晚年坎坷。
宇文溫不信佛、道,所以對范縝這種孤身一人挑戰時代價值觀的勇氣很佩服,哪怕《神滅論》理論上會對“君權天授”一說有影響,他執政后也讓這本著作正常出版。
畢竟,當年梁帝蕭衍再討厭這本書,也沒有將其列為禁書,宇文溫覺得自己沒理由害怕什么。
他要避免天下佞佛之風復起,知道光靠嚴令禁止是行不通的,所以需要依靠有力的理論武器,《神滅論》這種有著完整理論體系的無神論著作,就是不錯的選擇。
佛教起自天竺,在漢時傳入中原,于南北朝時期得到快速發展,原因有幾個,其一就是中原的原生宗教——道教介入政治,為他人所用,引發數次大規模民變,導致統治者極力打壓。
其次,天下大亂,上至王公貴族,下至黎民百姓都不能獨善其身,所以無論貴賤,心中都驚恐不安,極度需要精神上的歸宿,外來的佛教正好符合要求。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平市|
马鞍山市|
东平县|
平谷区|
明水县|
马边|
泗洪县|
稻城县|
清流县|
自贡市|
长武县|
如皋市|
盐边县|
阿图什市|
井冈山市|
苍溪县|
兴国县|
龙门县|
无锡市|
宝鸡市|
津南区|
淳化县|
榆林市|
龙海市|
鸡东县|
霞浦县|
宝兴县|
金堂县|
油尖旺区|
忻州市|
定远县|
桑植县|
山东|
临泉县|
大埔区|
孝感市|
大姚县|
合江县|
苗栗县|
平阴县|
毕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