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 時機-《逆水行周》
第(1/3)頁
遼東,撫順,出巡至此的宇文溫,身處露天煤礦礦區,看著礦區內忙碌的人影,聽著機器的轟鳴聲,又看著煤場堆積如山的煤炭,只覺心曠神怡。
他頭戴“安全盔”,身著工作服,腳穿“勞保靴”,宛若尋常礦井職工一般,站在礦區高臺,俯視著宛若臉盆的露天煤礦礦區,時不時問陪同參觀的技術人員一些問題。
撫順為漢時玄菟故地之一,后為高句麗所占,自遼東之役后,重歸中原朝廷管轄,宇文溫知道后世大名鼎鼎的“撫順煤礦”,于是將這里改名撫順,然后投入人力物力勘探煤炭礦脈,然后進行大規模開采。
因為是“照著答案答題”,而煤礦的開采技術、管理制度,和葉城平頂山煤礦相同,所以撫順的煤礦開采進度很快。
如今是明德十九年,八年時間過去,撫順的露天煤礦已經初具規模,礦區的運煤軌道上,現在已經有了小火車在運轉。
夏天才在中原鄂州試運行成功的火車,其技術很快便推廣到全國各主要煤、鐵礦區,各礦區的蒸汽機技術人員根據技術原理,用礦區現有的蒸汽鍋爐、蒸汽機配件,自制拉礦小火車,直接就在礦區現有軌道上跑起來。
這種自制小火車雖然有些簡陋,但性能基本堪用,能在正常坡度的運礦軌道上,拉著平日里得許多匹馬分組拖曳的礦車一起動,以時速二十里的速度(上坡)往出口走。
煤礦不缺煤,所以有了這種新式的運輸工具后,礦區節省了大量人力、馬力,不僅運煤速度快了許多,而且還能投入更多的人力開采煤礦,增加日開采量。
當然,這種小火車還可以拉人,礦工們乘坐小火車下礦、出礦,省力又省時,同樣可以提升采礦效率。
宇文溫看著行走在蜿蜒軌道上的運礦小火車,聽著小火車的轟鳴聲,仿佛聽到了時代的脈搏。
鐵路,是工業社會的血管,火車的轟鳴聲,就是工業社會的脈搏,沿著鐵路布設的電報線,宛若神經,而充足的煤炭供應,就是支撐工業社會的糧食。
這幾樣,如今在宇文溫的努力下都有了,雖然當今社會距離工業社會還遠得很,但他親自種下的種子已經長成幼苗,總有一天會長成參天大樹。
中原是這樣,遼東也會如此。
有了蒸汽機的幫助,荒廢多年的遼東,很快就會變成一方熱土,人們用蒸汽抽水機排干沼澤,用蒸汽機抽水機澆灌農田,用鐵制農具開墾土地,讓無數荒地變良田。
有了土地和糧食,還有安全的定居點,就會吸引更多的百姓到遼東定居,隨著大量中原百姓涌入遼東定居,拿著火銃、火炮守衛家園、開辟定居點,遼東再也不會出現什么渤海國。
這一切的前提,就是蒸汽機械大規模在遼東普及,而要讓蒸汽機械運轉起來,就得有充足的煤炭供應。
所以,撫順煤礦及時出現了。
這個露天煤礦的煤品質不錯,礦脈很大,所以將來的開采規模會越來越大,出產的煤炭就近走水路往上、下游地區輸送。
有了撫順的煤炭供應,加上火輪船作為運輸工具,遼水及其主要支流地區沿岸城池就不會缺煤,到處轟鳴著的蒸汽機械,宛若一個個心臟起搏器,讓遼東的“心跳”越來越快,越來越有力。
宇文溫在高臺處待了一個多小時,對礦區的現狀很滿意,但他不急著走,而是轉到礦區辦公室,和技術人員們座談。
撫順煤礦是在中原采礦技術人員的幫助下建立起來的,這些來自中原的技術人員之中,有許多來自鄂州大冶,也有許多來自葉城平頂山煤礦,大多是從事采礦多年的老手。
大冶地區的鐵礦、煤礦,是在宇文溫當年地方官任下得到大規模發展,后來有一批人調到葉城平頂山去開采煤礦,所以如今在撫順煤礦主持工作的技術人員,有許多人算是宇文溫當年的老部下。
老部下遠離家鄉,來到遙遠的遼東開礦、定居(支邊),宇文溫既然出巡遼東至此,自然要召集老部下座談,噓寒問暖,聽聽大家的心聲。
問大家在遼東是否住得慣,過冬情況如何,和家鄉通郵方不方便等等。
宇文溫做過多年地方官,所以對于實務很熟悉,問的問題都是和技術人員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聽得大家說在遼東過得很好,宇文溫很滿意。
隨后又問那些年輕的技術人員們,東海婢如何。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年县|
神农架林区|
广饶县|
册亨县|
正阳县|
宝清县|
虞城县|
岳阳县|
灵川县|
红安县|
永宁县|
渭源县|
抚顺县|
濉溪县|
瑞昌市|
镶黄旗|
宜丰县|
上虞市|
通化市|
武威市|
玉龙|
阿图什市|
靖远县|
台东县|
兴义市|
大洼县|
班戈县|
襄樊市|
清水河县|
加查县|
灵台县|
九江县|
龙里县|
黎川县|
红原县|
屏东县|
二连浩特市|
沙河市|
梁山县|
安多县|
武平县|